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化等地的彝族以馬櫻花樹做祖宗靈牌。他們認為人死了之後,靈魂是不會消失的,而且人死後有三個靈魂:一個靈魂進了閻王殿,一個靈魂住在墳裡,一個靈魂在家保佑子孫。所以,這裡的人們用尖刀草做祖身,用馬櫻花樹做手腳,用山竹做骨骼,然後塗上黃顏色,把它供於家中的靈臺上,逢年過節和婚喪嫁娶時都要進行祭祀。而且,在祭祖時還要念誦《祭祖經》。

道教、佛教等產生以後,彝族也開始有人信仰宗教。明朝時,有不少人信佛,清朝時信奉道教的人逐漸多了起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國基督教傳教士在一些彝族地區開設堂口傳教,有一小部分當地的彝族人開始信教,後來又有新教和天主教逐漸進入彝族地區,少量群眾開始加入信教組織。

建國前夕,很多外國牧師紛紛離開,這裡的教會活動基本停止。20世紀80年代後,彝族各地的基督教活動得以恢復,又有少數彝族人入教。

雖然彝族人中有部分人信奉宗教,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普遍存在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他們認為天、地、日、月、星、山、水、火是神的化身,所以每年都要進行祭祀。而“畢摩”就是彝族祭祀活動的主持人,他熟知彝文,通曉史籍、典故和占卜,懂得天文、曆法、醫藥等知識,精通各類彝族經書,而且會一些巫術,能主持各種祭儀,因此其社會地位較高,在社會上很受人尊敬。

第三章 彝族文化(2)

二、彝人長街宴

每逢新年時,彝族人都要舉行長街宴。按照彝人的歷算方法,每年農曆正月的某一天就是彝人的第一個龍日,他們把這一天視為新年的開始。彝族人恪守家族的觀念,舉辦長街宴也是為了增加大家對整個家族的認同感,增強族群的凝聚力。這個慶祝活動一般都會持續2天,第一天由村裡的男人去神山祭龍,第二天舉行長街宴。

長街宴場景

祭龍其實就是祭寨神。在彝族人眼裡,寨神是他們祖先的化身,所以在建立村寨時,人們要選擇村頭地勢較高的密林,把它定為本村的神山。這個神山平時不準人畜進去,違反者會遭到全寨人的懲罰。彝族人還要在這個林子中選擇一棵衫樹作為神樹,在神樹旁邊還會選擇一棵小一點的“兄弟樹”,他們認為祖先的靈魂就附著於裡面。整個祭龍活動就是圍繞著這棵神樹展開的。

祭龍活動只允許男人參加,到了這一天,村裡的長幼男子都要聚集到神山上。村子裡德高望重、兒女雙全的長者一般是主持祭祀的人,也被稱為龍頭。按照祖先的規矩,龍頭一輩子只能有一個老婆,而且必須健在。祭祀時要用黑豬和雞作祭品,黑豬是全村人集資購買的,雞則要發財轉運的人捐獻。

在祭祀之前,龍頭把煮熟的黑豬肉分成堆,然後配上鮮花和芭蕉葉供奉在神樹前,表示全村人對祖先的懷念;把整雞切成兩半,擺放於兄弟樹前。祭龍儀式開始後,男人依次在神樹和“兄弟樹”前磕頭跪拜,龍頭給他們一枚芭蕉葉,讓他們戴在胸前。磕頭祭拜結束後,所有的人圍在一起看龍頭殺豬後儲存下的豬肝,這是雲南彝族人的一種古老習俗——“肝卦”,透過它可以預測來年的吉凶。如果這個豬肝的顏色變黑了,或是肝葉上的紋路不順暢,就預示著來年的狀況不好,龍頭就會帶領大家向神樹祈禱,乞求祖先護佑他們。祭祀活動結束後,人們就可以分吃祭品了。分吃時,龍頭端著酒杯穿梭在人群中,每到一個人跟前都要念祝詞,其他人也端起酒杯,齊聲回應他的話。

第二天就舉行長街宴。在吃長街宴之前,彝族的每個家庭都要先吃一頓自家的團圓飯。彝族人都信仰火塘,各家各戶的火塘都要重新打掃,在外的人也要趕回來過節。婦女們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芭蕉葉包好糯米打成的粑粑,這些都是吉祥如意的祝願。這天晚上,全家人都圍坐在火塘旁聊天,象徵著閤家團圓和對祖先的追憶。

第二天中午各家就開始吃團圓飯了。一家大小按照規矩坐好,吃飯時男女不能同桌,這時候家中輩分很高的年老女性也要和小孩、媳婦等人坐在一起。在吃團圓飯前,他們會把整雞供奉到祖先牌位前,而且彝族人認為雞屁股是最尊貴的食物,通常把它留給輩分最高的男性吃。

到了晚上,整個村子就開始了長街宴大會。彝族人的長街宴是由村子統一操辦的,宴會的各項準備工作村裡都會派專人負責,而買菜、切肉、做飯菜的活都是村民自願參與進去的。快到傍晚時,村長就通知大家做好準備。這時,村裡的人盛裝以待,女人們換上彝族傳統的百褶裙,搬出自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