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和耳房,故居中的天井都是用四方石、鵝卵石、瓦片拼鋪而成。
第三章 獨特民居(4)
楊守其故居的結構是三坊一照壁,其大門是三疊水式圓拱門,上面刻有雙鳳朝陽圖。院子內的三坊都為蠻樓式建築,坐北向南的是正房,兩側配有耳房,坐東向西的是兩面房。房後有一個小花園,天井為條石鋪成,走道是用六角磚鋪就。
新義街三合酒店的建築形式為三坊一照壁,大門設在院落的東南端,為木結構三疊水門樓,門枋上雕二龍戲珠圖案。院子內的三坊都是三間二層,其構架均為蠻樓吊廈,它們組合成了“跑馬轉角樓”。其中朝南面北的是正房,它的兩側是兩間漏角屋,前面有一個用來採光、通風、排雨水的小天井。廂房與正房採用“頭梁合抱柱”方式,三坊與照壁合圍成一個大天井,它是用磚石鋪就的,並且放置有不少盆景花卉。
五、木楞房
雲南的摩梭人、傈僳族、普米族和彝族都喜愛全木結構的房屋——木楞房,其中以摩梭人的木楞房最為獨特。木楞房用天然圓木建築,在木材去皮後,砍削成方形或者矩形斷面,兩端砍上卡口銜楔,呈“井”字形層層摞疊構成房屋的四壁。屋頂則用木板鋪蓋成“人”字形,壓以石塊,整幢房屋不用一顆鐵釘和一片磚瓦,但是卻冬暖夏涼,而且銜楔整架結構還具有防震的作用。木楞房一般比較矮,門檻高、門楣低,按功能不同被分為正房、倉房、草房、畜廄,雖相連在一起,卻都獨立成間。
摩梭人的木楞房,正房都是坐北向南,其寓意是自己的祖先從北方遷徙到這裡。在用木料的時候也很講究,一般是原來樹木的細頭朝左,挑選正屋中央天柱時必須認真,選擇好之後,在砍伐前還要焚香祭祀山神和樹神,祈求平安。在砍伐的時候,還要記住樹梢的方向,豎柱時把樹梢向上豎立,這樣表示家人可以像松樹一樣長壽。
摩梭人一般建造四幢木楞子房,圍成一個大的院井,組成四合院的結構。開設有大門的那幢房,被稱為門樓,樓上草房專門放牧草,樓下大門兩邊的房子是畜廄。大門正對的一幢房子是經房,樓上是佛堂,裡面專門藏傳佛教黃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和*、班禪的神像,樓下為男子的住房或客房。在它左邊的房屋是花樓,是成年女子居住的地方,也是男女“阿注”居住的地方。在佛堂的右側是正房,這裡是摩梭人議事、吃飯、祭祀和居住的地方。正房的開間為三間,內部結構比較複雜,進門後有一條狹長走廊,走廊內的房屋被隔成三間。右側是一個以木框架立或築土為臺的大灶,它主要被用來煮豬食或釀酒;左側是主婦的起居室,床一般是用垛櫃做成的,裡面可以儲放糧食,床尾是一箇中柱,外側放置一個木水槽,盛放飲用水;中間的是正屋,正屋最顯眼的便是設在一角的火塘,火塘上方是鍋莊和祭鍋莊的平臺,鍋莊上有一塊泥塑或硬紙板,上面畫有裝飾著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寶等花紋的冉巴拉灶神像。
在火塘左側靠房壁,有一方形大木櫃,櫃內裝零碎雜物,櫃面則是家裡最尊貴老人的床,一般是外婆住。火塘右角還設定神龕,底下置放有一個神櫃,神櫃中擺放著香爐和敬茶敬酒的盅子、神籮、香籮等。火塘下方立有兩根柱子,其中右邊的是女柱,左邊的是男柱,這兩棵柱子是用一棵樹做成的,樹的上部分被做成了男柱,下部分被做成了女柱。摩梭人在舉行成丁禮的時候,就要在柱子旁舉行儀式。
第三章 獨特民居(5)
六、土掌房
在雲南的彝族和藏族地區,常見一種平頂的土掌房。土掌房為土木結構,以塊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以土築牆,牆體刷白。樓層一般為三層,也有四五層的。每層間都架有大梁,然後搭樓楞,架一些細圓木或木條,鋪上茅草或稻草,在草上覆蓋一層稀泥,再放上細土夯土掌,再釘地板,頂層用粘土夯實抹平為土掌就成了,因此被稱為土掌房。
風格獨特的土掌房
土掌房的最底層,一般被用作畜廄;第二層樓房作伙房和寢室,是一家人食宿的主要場所,這層的房子以中柱為中心,上面設有佛龕,佛龕下為寬約5尺、長10尺的火塘。火塘的四周用方木相圍,木框內鑲有長知石,火塘內架有一隻鐵三腳。火塘右邊為男主人或男賓席位,左邊為女主人或女賓席位,女席一側放有做工很精緻的櫥櫃和水櫥。飲茶用餐時,一家人就圍在火塘邊,在晚上就圍著火塘鋪開墊子席地而睡。
第三層樓一般被分為很多間,其中較大的一間是經堂,其餘的作為客房。經堂是民居內裝飾最好的地方,室內有很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