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0部分

後方約三百米處不遠的一座土坡後方,一名軍官拿著望遠鏡朝著前方觀察了一下,在方遠兩公里內,這是海拔最高的一處坡地,在他的旁邊,幾名軍士正在那裡佈置著觀察哨,簡易的沙袋上級蒙上了偽裝網,象限儀、觀察鏡之類的炮兵裝備被軍士們扛進了這個工事。

放下望遠鏡後,軍官又在剛剛繪製的簡易地圖上分別選擇了十二個點,然後將左手臂一抬。

“在那裡設立一號和二號機槍”

這時旁人才能看到他的衣袖上帶著一個架重機槍臂章,這是機槍兵的徽章,與MJo2式輕機槍不同,馬克沁重機槍從來都是精密裝備,無論光復軍或是義勇軍,重機槍手都是出自重機槍訓練班,經過至少半年以上的訓練,在戰場上機槍陣地往往會招來敵人瘋狂的火力報復,抗俄義勇軍便非常明智的允許重機槍獨立於本營步兵指揮官的戰術管理範疇,儘管他仍屬本營步兵指揮官管轄,憑藉著經過特殊訓練的機槍部門軍官和他們技藝嫻熟計程車兵,從此之後機槍部隊總能把機槍擺在最為有利的位置,在防禦或進攻時揮到最佳狀態。

義勇軍創辦機槍學校、培訓專職機槍軍官、建立獨立的機槍部隊的經驗,直接影響到帝國近衛軍的重機槍使用,重機槍在帝國近衛軍中成立一個獨立的單位。相應的他們是一支精英部隊,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地位要比普通的步兵高,至少他們和後者不同,機槍射手們還擁有自己的標誌,就像王明柏左臂上的機槍臂章。

長官的命令一下達,原本在山坡下休息的機槍射手們立即扛上18。8公斤重的槍體、35。6公斤重的三腳架,外加彈藥以及冷卻水朝著的坡地後方左側兩百多米外的預備陣地走去。

“該死的,為什麼會這麼重”

兩個人扛著機槍腳架時,和任何一名重機槍手一樣,馬坡每一次扛上這傢伙的時候,都是這個樣子,在嘴裡不停地咒罵這死重的東西。但作為機槍射手,他卻知道在連續射擊時,由於有了這堅如磐石的槍架,槍身幾乎不會有任何震動。事實上,幾乎沒有後坐力會影響到射手對望遠瞄準鏡內目標的觀察效果。

一個機槍班12人,主射手負責固定三腳架的位置,二號射手負責把槍體裝上腳架,三號射手的任務是放置冷卻水箱和彈藥箱,至於剩下的九個人,他們攜帶的家當正是機槍班揚火力的根本,更多的彈藥、備用槍管、維修工具、冷卻水和其他給養。

到達射擊位置後,射手們便開始忙活了起來,檢查復進簧,加冷卻水,檢察的各個機件是否流暢運動,在射手們忙活的時候,一個個彈箱被開啟,一條條帆布預裝無隔條彈帶被隨意拉出,每架機槍25ooo子彈,這是機槍手們的標準“乾糧”,而這一次,他們得到物資儲備標準是能夠全部機槍射擊六個小時以上,為部隊提供最有力彈幕掩護。

“射程二千五,間接射擊,十試射”

山坡上旗手用旗語出訊號後,在王明柏示意射手在機槍前面一百米插上一根旗樁,用以保持射向正確時,排長則開始利用測角儀、分度規和射擊參數列對射角加以計算,作為世界唯一一支大規模使用機槍的軍隊,現在的近衛軍已經展出一整套領先世界各國的機槍使用戰術,機槍間接射擊是由黃埔軍校步兵科展出一項新型戰術。

隨著一陣短促的點射,站在山坡上的趙亞勤從望遠鏡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兩千多米外的田間冒出幾團煙塵,接著是兩千百米,小股的煙塵不斷的朝前陣地前方延伸,直到陣地前一百米後,在後方的坡頂上,旗手出幾句手旗訊號。

“長官,這是機槍組制定的任務規劃表以及火力分佈圖。”

從機槍連派來的通訊兵手中接過幾張規劃表後和火力分佈圖後,趙亞勤看先看了下規劃表裡的訊號,然後又仔細看了一下機槍火力未覆蓋區,這些未覆蓋區將由輕機槍和衝鋒槍鎮補。

“好了,酒菜已備,就等咱們的客人了”

將手中的任務規劃表遞給通訊兵後,趙亞勤有些輕鬆的的看著那張完全被火力覆蓋的分佈圖,現在唯一需要考慮的事情,恐怕就是如何在戰鬥結束後,掩埋日軍的屍體了。

四月的天很熱,大隊行軍使得土路上滿是灰塵。兩個大隊的日本兵扛著槍、急步跑著朝著義州方向跑去,華軍越過了鴨綠江,這讓第32預備聯隊的官兵在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儘管不相信,但他們仍然朝著義州方向增援著,絕不能讓華軍佔領朝鮮,行軍一個小時後,他們一個個汗流浹背,在部隊的後方面又斷斷續續地跟著一些掉隊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