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部分

行宮,戊戌政變,閱兵之禮不舉,袁世凱估計皇帝亦永不會再到天津,因而奏請改為北洋大臣行轅,雖是北洋大臣行轅,但打從袁世凱開始練兵,基本上就是天津的行轅和保定的總督府兩頭跑著,而在今年“陳逆亂起”後,袁世凱更是一出京,便直乘火車去了保定,連個也未在天津露過。

入夜後北洋大臣行轅似乎和往日不太一樣,行轅外站著荷槍實彈的天津警察,而在門前大街上停著幾輛洋式馬車,其中還點綴著兩輛“野馬”汽車,燈火通明的行轅大簽押房這會卻是變成一派西洋景,紅木的圈椅換成洋式的沙發軟椅,簽押房內一張長條桌上鋪著腥紅的呢布,長條桌的中央擺著幾盞洋式檯燈。

桌子的一邊做著一排十個歐洲人,而在後排的四排沙發上亦坐著十幾位歐洲人,而在對面又做著一排一人,中央的是一位身材微胖,腦袋有些偏大的東方人,若是有那個旗人見著他,一定會大罵一句“挨千刀袁賊”,沒錯,這位臉上堆著笑容的人就是袁世凱。

“這個”

袁世凱聲音稍頓下,臉上帶著如彌勒般的笑容。

“本副委員長,奉執政之命,光復北方江山,現在一鎮官兵已抵北運河,為避免誤會,部隊已經停駐於北運河以西現今,舉國光復指日可待,還請諸國能謹遵“中立法則”,不得留難我光復義軍”

而對面代表英、美、法、德、意、俄五國來此談判桌的公使館參贊們,卻在彼此交頭商議之後,方才由英國公使館派出的朱爾典開口答道。

“假設我們同意貴軍的行動,貴軍可以對京城展開進攻,但如果對東交民巷使館區有任何傷害。”

“這是自然,本副委員長之軍隊,進攻京城,只為驅逐滿人,絕不會留難各友邦”

笑顏逐開的袁世凱回道,打下京城完全沒有一絲疑問。

“現在第一鎮已於涿州攻擊防禦之京旗常備軍,不消兩日,京旗常備軍一潰,京師大門自可洞開,到時京城自不會發生大規模之戰事,使館區自是安全無虞”

“照這樣說”

而朱爾典緊釘著問一句。

“如果京旗常備軍潰敗,那麼假如潰軍、難民衝擊使館區,又當如何?”

“這個”

朱爾典的反問只讓袁世凱啞了下來,到時候肯定有人想朝使館區躲,尤其是那些個王公大臣,現在已經有一些王公大臣躲進了天津租界,而南京來的指示非常清楚,不得放一名滿清官員、王公避於外人或逃於國外。

“諸國在使館區都有駐軍,若是諸國嚴令不假一進入使館區或租界,我想以各**隊之威,自可使得潰軍、難民無法衝擊使館區,待我光復義軍到達後,難民、潰軍自可頓消。”

朱爾典認為這句話很難回答,與接座的美國公使館的埃內克小聲商議之後,方才答道。

“在京城有一些我們的朋友,我們希望能夠得到貴軍的安全保證,對那些朋友的安全保證。”

袁世凱在思考一會會方才開口說道。

“不然若是諸國一味庇護朱爾典參贊口中的朋友,總是妨害我國的利益,不過如果適當協商的話,我想總是沒問題的。”

沉思一會後,朱爾典和旁人輕聲交談幾句後,便點點頭,他和袁世凱並不陌生,早在二十幾年前,袁世凱朝鮮時兩人的關係就非常密切,而且在過去近一個月間,兩人更是多次在保定商討一些機密。

在過去的幾天中,他曾在京城對各國公使聲稱沒有袁世凱,中國的秩序和外國的利益將無法得到保證,但是這一點並沒有得到公使團的支援,畢竟相比於南京袁世凱掌握的力量太小,朱爾典是個聰明人,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幾乎天天與袁世凱會面,以說服他暫時服從南京的命令。

對於這一點袁世凱當然表示的理解,理解歸理解他同樣還有自己的想法,藉助各國公使的力量使自己能夠留在北方,而朱爾典只是表示了理解,雖然英國需要一個友好的朋友,但是相比於袁世凱,倫敦對陳默然更充滿好感,只要想到未來中國的皇后是英國貴族,倫敦的政治家們,就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期待,這亦是英國國內不少政治家鼓吹必須立即承認南京政權的原因之一。

“副委員長閣下,有一點我需要提醒閣下”

袁世凱一抬眉,看著朱爾典。

“我們的許諾是針對南京政府,而不是僅僅只是”

儘管朱爾典很想說這個許諾是對袁世凱做出的,但是公使團做出的決議卻是對南京。聽著這句話,即便是精明如袁世凱也懵懵懂懂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