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知道,也免得舅舅老羞成怒,反而不美。”
尚書明珠,領著心腹餘國柱、佛倫,推開養德軒的房門,準備商量大計。明珠道:
“尚可喜請撤藩,吳三桂、耿精忠的奏章也來了,依我看,其中有虛有實;尚可喜年高多病,他那個兒子又不成材,倒是真心。吳三桂、耿精忠,恐怕意在試探,未必真心。”
餘國柱阿諛道:
“明大人高見!三藩俱擁重兵,恃以傲上,吳、耿二人,分明以退為進,總是欺聖上年少,恃強脅恩。”
“如今成了兩難之局,不撤,就得加恩,倒教他們更張狂了,撤,大概免不了一場兵災,黎民百姓,可要遭殃了。”
明珠分析局勢,佛倫問:
“明日廷議,必有一場爭辯,倒不知明大人主張撤,還是不撤?”
明珠笑了:
“我主張撤或不撤,並不要緊;要緊的是皇上如何主張?廷議,不會有結果,最後定局,還得看皇上。這就像押寶,誰押到了皇上心裡,誰贏。”
他年未四十,城府卻極深,更深諳權謀之術,因此,才得由侍衛而內務府郎中、總管,五年授弘文殿學士、七年授刑部尚書,八年,任左都御史,如今,更當了兵部尚書。他徐徐接道:
“皇上年紀雖輕,卻具雄守大略,不是怕事的,不會肯受這挾制,這藩,是撤定了,仗,也是打定了。我已經跟戶部的米思翰、刑部的莫洛兩位尚書約好了,主張撤藩。亂,一定要亂的,亂什麼時候平定,那我不知道,總不會出十年八載,我知道的是,押中寶,就是我明珠飛黃騰達之始!”
繡屏深鎖鳳簫寒(3)
餘國柱、佛倫見機,連忙道賀,明珠道:
“一氣同枝,能分彼此麼?對了,國柱,你不是要置產麼?這個先拿去使吧!”
他走到案前;一進來,他早見到了那包“東西”,知道是錫珠送來的,便沒理論。如今想起,正好給餘國柱置產用,便順手取過,不意,下而還壓著一封密密封緘的封套。把東西交給了餘國柱,餘國柱堆笑道謝,明珠擺擺手,拆開密柬。不覺變了顏色。
“怎麼了?”
明珠強抑怒火,道:
“沒什麼,家務事。”
二人察顏觀色,籍詞告退。見他們出去了,明珠才一掌擊在書案上,喊:
“安三!”
他心腹的總管安三,應聲而至。
“叫錫珠來!”
錫珠惶怵來到,才弄清了這件事,“東西”原該錫珠經手,大概來人是初次入府,只問“三爺”,被不知情的家人,誤為“少爺”,便引向了“花間草堂”。
“你看看!養大了他,教訓起我來了!”
錫珠拾起柬帖一看,方知容若寫了一首“五古”在帖上:
乘險嘆王陽,叱馭來王尊,委身置歧路,忠孝難並論。
有客齎黃金,誤投關西門,凜然四知言,清白貽子孫!
四知者,天知、地知、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