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別是球員的工資越來越高。他們對我們說的是實話嗎?不全是。為什麼球員會有這麼高的工資?不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太危險,或是累得讓人受不了,因為以前一個賽季只掙幾千美元時,他們的工作也是危險而辛苦的。正確的答案是因為需求,有很多人願意出高價來看比賽,這使得球員們一個個都成了香餑餑。熱情的職業球迷越渴望親眼見到心目中的英雄,他們要為球票付出的鈔票就越多。在美國,踢足球的人掙得就少多了,不是因為他們工作不努力,也不是因為〃足球的成本比較低〃,而是因為足球在美國不流行。對足球的需求差得遠呢。

芝加哥小熊隊在和薩米·蘇薩新簽了一份數百萬美元的合同之後宣佈,球票要漲價了,這沒什麼奇怪的。球隊老闆可能會指責蘇薩,但是蘇薩把很多很多的球迷都帶到球場上來了。是球迷們花錢看蘇薩的願望使老闆們願意(或者說刺激了他們)給球員漲工資,留住像蘇薩這樣的球員,這一點可以從對球票的強勁需求上看出來。經濟學家好像更願意指責成本上升的真實原因。

大多數詩人都不富裕。他們僅能勉強度日。為什麼詩歌朗誦會的門票這麼便宜,是因為朗誦詩歌的成本很低嗎?還是因為對詩歌朗誦的需求低?是後者。但是,瑪婭·安格魯是一個富裕的詩人。她在很多所大學的劇場和其他場合朗誦詩,出場一次就能掙幾千美元。你可以到你們學校的名人演講會親自去看。她的出場費高得離譜,票價也是。如果你認為是她的高額出場費導致票價太貴,那你就是還沒有理解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對瑪婭·安格魯出場的需求高使得票價貴。她的朗誦比彼得·勃特克的詩歌朗誦(這顯然不是他的比較優勢)稀缺得多,這就轉化成了瑪婭·安格魯收取的高額出場費。

6。11 成本決定價格嗎?

前面的例子實際上指向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人們對這個問題又多有誤解,所以值得進一步解釋。

※虹※橋※書※吧※BOOK。

第42節:供給與需求(下)(6)

當賣方對消費者宣佈漲價的時候,他們喜歡說漲價是由於成本上升造成的。商業類報刊經常登一些這方面的通知,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類通知都會有一段話表示深切的遺憾,說成本變高了,必須漲價。可能歷史上沒有一個賣主在漲價時聲稱,漲價是因為人們對其產品的需求上升了,他們拒絕把漲價歸咎於顧客。這不是好的生意之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所見所聞都告訴我們高成本導致高價格。但是,成本不僅取決於供給,也取決於需求,從來如此。經濟學家一直對〃常識〃持明確的懷疑態度。這不是好的經濟學!我們來回顧一下肯尼思·布林丁(Kenneth Boulding)在50多年前的洞見:

沒有一條法則說,如果一種商品的成本是每噸40美元,則其價格就也得是每噸40美元。如果一個人花100萬美元在南極蓋了一棟房子,那麼花了100萬美元這件事本身不可能使他得到等額的回報。然而,生產成本和價格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絡。一種商品的價格依賴其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供給曲線的位置依賴於生產成本。

布林丁所謂的〃法則〃當然是指普遍的經濟規律或原理,而不是指法律的規則。經濟學家以外的人好像都相信生產成本高可以給高價格提供一個普遍的解釋。事情不是這樣的。我們用另一個簡單的例子改造一下布林丁的例子,然後再繼續探討更復雜的情況。

6。12 〃退出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唱片

〃退出者〃是一個虛構的朋克樂隊。〃退出者〃為進棚錄音花了2萬美元,又花了2000美元製作了1000張唱片,包裝費用也包含在內。手裡拿著一盒新出廠的唱片,他們開始討論賣多少錢合適。

斯派克第一個發言。〃22000除以1000等於20。我們每張賣20塊錢……我們又不是為了錢才唱的。〃他很自信地說。

尼德爾糾正他:〃22000減掉1000是21000,不對,是22塊錢。〃

沙夫特問:〃那我們的樂器和裝置怎麼算啊?咱們得把這塊也加進去。〃

尼德爾反駁道:〃可是,哥們兒,那些都已經是沉沒成本了。那些樂器是咱們5年前買的。〃其他人也不能肯定那些東西該怎麼算。

爭論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都同意尼德爾的建議,每張唱片賣22美元。然後他們到路上,混在人群中叫賣他們的唱片,每張22美元。但是,市場上每張唱片一般賣15美元左右,誰會願意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