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接受訪問,很少參加清唱晚會和綜藝晚會。每次演出前一個月,更是拒絕任何應酬和採訪,以保證排練演出達到最佳狀態。她的工作室每年在京、津、滬等地的演出場次也都嚴格控制。火丁深知自己的演出市場需求但從不濫演,也不屈就演出商的臨時加演安排,我行我素的個性,使得她有意無意地在市場上製造了〃飢渴效應〃。以至於每次演出場面之火爆,令人誤以為進入當紅港臺歌星演唱會的現場。尤其演到戲的結尾處,觀眾紛紛起立,用掌聲和伴唱為張火丁敲打節拍,熾熱氣氛幾欲掀翻劇場頂棚。
2008年9月,火丁離開了國家京劇院,來到中國戲曲學院任教。一時間,讓很多喜愛關心她的戲迷不解、失望,他們誤以為從此難覓〃偶像〃蹤影。事實上,校方真誠的邀請,是希望火丁的加盟以充實師資力量,同時非常支援火丁在藝術方面的執著追求和持續發展。院方領導向為張火丁藝術生命擔憂的戲迷保證:一定會教、演結合,不讓張火丁離開京劇的大舞臺半步。
2009年新年伊始,教師身份的張火丁攜中國戲曲學院學生班底重返京劇舞臺,上半年,先後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再次引起極大關注和熱情期盼。
2009年10月16日和18日,張火丁將繼續在北京上演《龍鳳呈祥》和《鎖麟囊》,屆時我們將再次一同見證輝煌的程派傳奇。
莫言:我要寫戲(1)
mo yan
莫言是我非常敬重的大作家。
我的第一本書……自傳體散記《冷門裡,有戲》是莫言老師作的序。
莫言的作品影響廣泛深遠。他不但應允為我的小書寫序而且做了我意想不到也不敢當的評價,我一直把這理解為一份感情,一份激勵。
早在20年前,我上大學期間看過電影《紅高粱》後,就記住了莫言的名字,同時被他作品的厚重、悲情,語言的大膽、凌厲所震撼。那時就認定:莫言定會成為當代文學巨匠。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讀了他的很多作品,特別是以高密東北鄉為背景的小說,如《紅高粱家族》《**》《檀香刑》《透明的紅蘿蔔》《四十一炮》《夢境與雜種》《酒國》,還有前兩年的章回體小說《生死疲勞》都寫出了農民或弱勢群體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2006年9月,七十多歲的日本資深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曾專門到莫言的故鄉參觀過。他在公開演講中稱:莫言是當前中國作家中有實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候補者〃。而之前莫言談到自己的創作時卻說:〃我所以寫作,不過是為了傳達一個怕捱餓的孤單孩子,對過好日子的渴盼。〃
他的童年可謂飢寒交迫,幸好有獨特的家鄉戲茂腔陪伴成長。在他20歲左右的時候,小說《檀香刑》的雛形就有了,當時就是給茂腔寫的。《檀香刑》這個小說是有原始素材的,是根據高密的真人真事來寫的。在1900年,德國人修建膠濟鐵路的時候,高密的一個農民領袖率領一幫人跟帝國主義的侵略對抗,最後被抓住了,處了極刑,這是一個真實的原形。他在寫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茂腔的元素,想到了
莫 言
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
1967年輟學務農。1976年2月應徵入伍。1997年轉業到報社工作。現供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
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84-1986)和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1989-1991),獲文藝學碩士學位。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等十部,中篇小說《爆炸》《透明的紅蘿蔔》等二十餘部,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冰雪美人》等八十餘篇。還創作了《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等話劇、電影文學劇本等。曾獲國內外多種獎項,作品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外文。
?民間戲曲,因為戲曲最集中的反映了一個民族的道德和價值觀念,所以他用小說的方式表現故鄉的茂腔,或者用茂腔的方式,來寫小說。當時他跟一個鄰居,一個不識字但有文化的人,試圖創造一個劇本,那時候白天干活兒太累,也沒那麼多的時間,只寫出了一個提綱。過了幾十年之後,終於用小說《檀香刑》圓了戲曲創作的夢。所以說《檀香刑》是一個小說化的戲曲,或者是一部戲曲化的小說。
白燕升:《紅高粱》徹徹底底是您家鄉的故事嗎?
莫 言:應該是。這個小說是根據發生在我故鄉的一個真實的事件來改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