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8部分

在華南、江南地區,不少生產竹子的地區靠山吃山,依靠竹子發家致富。更是給竹子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作為反映華夏美食文化背後故事的《舌尖上的華夏》,自然不會錯過銀杏村這片得天獨厚的竹林。

銀杏村的萬畝竹林並不是天生存在,而是蕭家的先輩在過去三百多年的時間裡,一點一滴營造出來的。它代表了蕭家先輩與天地抗爭的一段艱辛歷史,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華夏傳統文化在這片竹林體現得淋漓盡致!

《舌尖上的華夏》攝製組拍攝萬畝竹林採挖竹筍的壯觀場面,除了經濟、美食層面的呈現之外。更多的是看重了竹林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作為國內罕見的高海拔竹林,銀杏村出產的竹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滇西北乃至整個滇南都擁有不小的名氣。

在過去的歲月裡,由於交通不便,銀杏村的竹筍要想銷往外地相當困難,更多的只是作為村民們自給自足的一種物質。

很多時候,村民們也就是自己要吃的時候進竹林去挖一點,要不就是曬乾了留著日後食用,根本就沒有形成產業意識。

現在,隨著‘鏡湖景區’的開放和‘姚銀高速’的通車,交通瓶頸不在是限制銀杏竹筍的因素,因此今年的銀杏竹筍註定要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

因為竹林寺村裡的集體財產,再進入雨季之後,除了安排遊客進入竹林進行遊覽、採挖竹筍的活動之外,村民們大規模採摘竹筍出售的行為已經被限制住了。

對於村委會的決定,村民們絲毫沒有反對,畢竟他們心裡也清楚這是應該的。

這也是銀杏村這種宗族力量極為強大的村落才會有這種狀況,若是換成其他的村子,恐怕為了爭奪更多的竹筍,村民們之間的矛盾早就爆發了!

因為村民們大多都忙於自家的產業和在鏡湖體系上班,銀杏村的幾乎沒有多餘的勞動力。為此,銀杏村村委會特別招聘了數百名附近村莊的山民,在雨季到來之後專門進入竹林裡採挖竹筍。

自從‘鏡湖景區’正式開放以來,鏡湖周邊村寨的山民們也是受益匪淺,別的不說,就是銀杏村各個產業所需要的臨時工,都讓山民們喜笑顏開。銀杏村和鏡湖體系對臨時工向來不吝嗇,依照工種的難易以及工作時間的不同,給予山民100…150的報酬,算是極高了!

也正因為如此,銀杏村的快速致富,並沒有引起周邊村寨的紅眼病,鄰里之間的關係良好!

雨季的逐漸深入使得竹林的竹筍產量也是猛增,每天都有數十噸的竹筍被採挖出來,堆在竹林前面的曬場上,蔚為壯觀!

鮮美的竹筍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送到消費者的手中,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因此每天清晨來自於姚州、南詔的蔬菜批發商都會在銀杏村等候最新鮮的竹筍出爐。

以往村民們銷售無門的鮮筍如今成為了搶手貨,5塊錢/公斤的批發價,讓銀杏村每天起碼能夠收穫10萬RMB。在持續不斷地雨季中,這樣的收入基本上不會有停歇,僅此一項,銀杏村在萬畝竹林之中起碼能夠獲得近五百萬的鮮筍銷售收入!

當然,除了出售鮮筍之外,竹林裡出產的竹筍更多的是被銀杏村留下了下來,製作成為筍乾銷售,這樣雖然多了數道工序,但是卻使得利潤率大大提升!

以‘銀杏特產’網店銷售的五百克包裝筍乾售價為30元,即便是刨除了水分含量,售價依舊比出售鮮筍高得多了!

如今,‘銀杏筍乾’已經成為了不少消費者的摯愛,擁有著忠實的擁躉,蕭瀟決定今年向村委會採購400噸筍乾,用於網路發售!

每天採挖出來的鮮筍除了一部分出售給姚州、南詔的蔬菜批發商之外,大部分都成為了製作筍乾的原料。

在這個夏天,很多遊客赫然發現只要天氣晴好的時候,銀杏村的曬場乃至村民的房前屋後、頂樓露臺,都能夠看到那些正在翻曬的竹筍。

藉助滇西北高原燦爛的陽光和強烈的紫外線,‘銀杏筍乾’的製作過程相當簡單,只需要合適的翻曬就可以了。和不少黑心筍乾動用硫磺熏製的情況相比,‘銀杏筍乾’算得上是真正的無汙染綠色食品,還能儘可能地保留了銀杏竹筍的鮮美滋味,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自在情理之中。

蕭風也是經常在圍脖上向粉絲們釋出一些諸如筍乾、酸筍、臘肉、火腿以及紅薯幹之類的美食製作過程,更是讓粉絲們對於銀杏美食充滿了各種遐想。

根據蕭瀟反饋的資訊,自從蕭風的認證圍脖上線之後,‘銀杏特產’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