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4部分

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自強建設贏得儘可能多的和平時間。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負,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對外交涉。但是諷刺的是,在簽訂逼迫中國出讓利益的不平等條約時,李鴻章是列強最喜歡的談判物件,常常是列強指定李鴻章去談判,甚至在與俄國簽訂條約的過程中收取賄賂。

1871年(同治十年)七月二十九日,在辦理完天津教案後不久,李鴻章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了《中日修好條規》,這是一個雙方平等互惠的條約,但李鴻章從簽約過程日本人的姿態中,看出日本“日後必為中國肘腋之患”。

果然,1874年(同治十三年),日本出兵侵臺,李鴻章積極支援清政府派沈葆楨作為欽差大臣率艦隊赴臺灣巡閱,並調駐防徐州的淮軍唐定奎部6500人分批前往臺灣。此事最後雖以簽訂《中日臺事條約》而暫時平息,但後來日本還是於1879年(光緒五年)乘隙吞併了琉球。

在與日本交涉的前後,李鴻章還分別於1874年(同治十三年)與秘魯簽訂了《中秘通商條約》;1876年(光緒二年)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前者旨在保護華工;後者則是因“馬嘉理案”導致的中英間的嚴重交涉。李鴻章在英國公使威妥瑪以下旗宣戰的要挾下,巧妙地利用國際法挽回決裂之局。在他建議下,清政府派郭嵩燾赴英國道歉,郭氏遂成為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但條約也因增開了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個通商口岸,並允許英國人可以進入西藏,損害了中國主權。

1883年(光緒九年),中法戰爭在越南境內初起,清廷命李鴻章統籌邊防戰事。李鴻章則認為“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他先與法國駐華公使寶海簽訂“李寶協議”,旋為法國政府反悔,繼與法駐日公使洽談未果;當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時,慈禧改組軍機處,主和輿論漸起。李鴻章在1884年(光緒十年)四月十七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了《李福協定》,五月,隨著法軍進攻諒山,協議又被撕毀,直至清軍在廣西和臺灣戰場分別取得勝利後,李鴻章才最終與法國代表巴德諾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結束了戰爭。法國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中越邊境對法國開放等特權。因此,時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當時成功收復新疆的左宗棠認為李鴻章“比十個法國將軍更壞事”。

1895年,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附屬島嶼,割讓遼東半島,賠償2億兩白銀,但遼東半島觸動列強利益,引起俄法德三國干涉,日本被迫同意歸還遼東半島,但清廷須繳付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作為補償。其後,沙俄以“還遼有功”為名,向清政府租借旅順和大連兩港。

1896年為使李鴻章放棄清政府自造鐵路的方針,沙皇批准,以300萬盧布賄賂李鴻章。但李鴻章最終實得值可能只有50萬,這引發了他對俄國人的報復,在最後時刻拒絕簽約。

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條約,由李鴻章作為清政府代表與列強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有:1876年9月中英《煙臺條約》;1884年5月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條約》,同年《中法新約》;1895月中日《馬關條約》,同年11月,中日《遼南條約》;1896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中日《遼南條約》;1896年3月,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6月《中俄密約》;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條約》;1901年9月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等。

所以,要說李鴻章會外交,不如說華國現在正逐步有了國際地位。

沒有國際地位,再會外交的李鴻章也沒有用,等到華國真的成了世界霸主,即便是讓幾歲的小孩出去談判,照樣能顯示大國的威風。

萌總裁靜靜的坐在辦公桌前面,和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手牽著手,他的思緒飄了很遠很遠的朝鮮和日本。

明治六年,西鄉隆盛因為“徵韓論”不被接納而且和右大臣巖倉具視等政府要員不和,憤而辭官回鄉。當時出身自薩摩藩的新政府軍官及士兵們也追隨西鄉隆盛相繼辭官返回鹿兒島,例如陸軍少將桐野利秋、原國乾等。表面上回到鹿兒島的西鄉隆盛已不理政事,過著耕種、捕魚、打獵的鄉間生活,實際在西鄉隆盛心中仍然記掛著國家,他極為不滿明治政府的種種政策,一直認為政府必須進行改革。

明治七年一八七四年一月,巖倉具視在赤違被一班不滿士族襲擊受傷,二月第一次大規模不滿士族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