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還沒有固定的概念。上一輩人的幸福觀有很多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存在的,而現在他們大多接受的是西方的一些觀念,存在一種文化上的差異。

記者:您說得很對;您覺得無性婚姻是應該分開還是繼續呢?

徐兆壽:性既是一種形而下的物質存在,同時也是一種形而上的精神存在。比如,總有人問我楊振寧的故事。我說,楊振寧在這個時候可能沒有效能力(也可能會有)了,但並不是沒有性意識。同時,性也有好幾種方式。男女雙方發生身體上的交合性行為是傳統的模式,但也有其他的方式存在,如*,如無效能力的一方透過一些其他的手段幫助對方獲得性*和性高潮,這也是性行為。只要雙*得是和諧的,可以不分開。當然,雙方有一方若覺得痛苦,如勞倫斯的《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在痛苦中必然要到外部世界去尋求性,這樣,婚姻就自然地解體了。所以應該分別對待。我認識一對老夫少妻,問過他們這方面的問題。老夫說,他可以透過很多親暱的動作使自己的愛人獲得快樂。他們很幸福。

記者:您覺得男女之間可能存在無“性”的幸福嗎?

徐兆壽:在這種時候,他們可能要面對世俗的很多觀念的責難,這反而使他們更為團結,更加重視對方的存在。其實,婚姻在世俗層面上是性的連結,但在高層是精神的和諧。無性的幸福肯定是不存在的。因為即使是無性婚姻,其實也是有性的,如同剛才我所說的那樣。

記者:“男人因性而愛;女人因愛而性”;您認同這種觀點嗎?

徐兆壽:從醫學上客觀地看:女性身體裡每月只有兩次雌激素高峰,而男性在各類刺激下隨時可以產生雄激素高峰。故男人因性而愛,而女人因愛而性。但從社會因素來看,這是一種男性為中心的文化存在。有一定的理由,但是一種不合理的存在。在男權社會,男人的佔有權比女人要強,並且更為優先,所以看上去如此。相反,女人要求穩定,並且社會道德大多都是對著女人的,所以使得女人在性方面非常謹慎,從而造成了這樣一種文化的畸形存在。其實,在現代社會,這種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記者:說得好;很高興今天能採訪到您。

徐兆壽:客氣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九次性革命

我把人類的性文化歷史分為九次性革命歷史。在人類的原初,母子、父女之間都可以發生性關係。這從希臘的神話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所謂的戀母情結是在那時候出現並作為一種情感的原型保留了下來。一般的性學家認為,在這時候人類是沒有意識和道德感的,我對這種觀點是持否定態度的。我以為,人類自產生之日起,其情感和審美都已產生。這可以從達爾文的一些著作裡找到佐證。在那個時候,母子之間就是很純粹的情愛關係。它既是親情又是愛情(只不過這種愛情跟今天的愛情的物件不同而已)。第一次性革命是血緣家庭的出現。它使人類產生了道德,並使親情與愛情有了第一次的分離。這便是兄妹婚的出現。據說,中國的伏羲和女媧就是兄妹婚,我對這種傳說也持懷疑態度,因為從他們各自的傳說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女媧是創世神,伏羲代表了文明的開始。有些學者認為,女媧和伏羲是兩個氏族的名稱。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傳說中女媧和伏羲的結合其實可能就是兩個氏族的聯姻。據說,西方的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也是兄妹婚。所以,按我們今天的觀念來看,人類的祖先是骨肉相姦的。文明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文明既是人類道德的勝利,又是人性潰敗的開始。第二次性革命是普那路亞家庭的出現。它使性的取向又有不同。性開始從本族向外族發展。它使兄妹間又從愛情與親情間分離出來,成為一種親情。家庭的倫理暫時有了清晰的輪廓。第三次性革命是對偶婚的出現。它使性從集體走向個體。性從那時成為一種私人的活動。也許在此之前,性確乎與吃飯沒什麼兩樣,但到這時候就不同了,它與吃飯有了明顯的區別。大家最初的愛情就在這時候出現。社會產生了。第四次性革命便是一夫多妻制家庭制度的產生。從這個時候起,性成了制度所要控制的物件,同時,父權制產生,女性成為男人的奴隸。第五次性革命是一夫一妻制的出現。這是歐洲基督教的婚姻。在這種婚姻中,性被限制在一個家庭之中。性的*和家庭之外的性都會受到道德的譴責。這是性道德的發展階段。第六次性革命是愛情的產生。從性與性道德中分離出了愛情,並且將其確定為兩性關係的最高形式。性的真正的功能和意義發生了轉折,性的真正意義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