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萬塊ic成品的產能,而這個數字,也是到目前為止742廠年產最高的數量。
可現在,人家一開口即使幾千萬甚至上億塊ic成品的數量,這已經超出了742廠本身的生產能力,即便是進行技改和連軸轉,742廠一年的ic產品數量估計最多也就能到4000萬塊,這個數量也無法滿足人家的需要啊。而且即便是這樣,這4000萬塊ic成品中也有一部分得滿足幾個彩電生產廠家對於彩電積體電路的需求,也就是說,即便是742廠能夠完成年產4000萬塊ic成品的生產能力,交給眼前這位李總的數量也絕對超不過3200萬塊ic成品。
可這麼大的訂單,如果不吃下,這絕對是在座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接受的事情,更何況在微控制器生產專案上,742廠與漢唐實業也算是交下了較好的友誼。
作為742廠的老總,盛總微微考慮了一下,直接就對李想說道:“李總,首先非常感謝您能這麼看重我們華晶電子,我們華晶電子也非常希望能夠為李總完成這個專案,但可惜的是,以目前華晶電子3英寸晶圓生產線的能力,一年我們最多也就是隻能給您提供3000萬片ic成品。雖然我們也很想實現更高的產量,但像半導體晶圓這方面的硬體限制,想必李總您也是相當清楚的,所以,我們華晶電子只能完成您的一部分需求訂單。”
盛總作為742廠的廠長,他必須的實話實說,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人物,上一次他來742廠的時候帶來的訂單,就讓742廠過了一個舒服年,雖然數量不算很大,但卻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果然,這個良好的開端讓這個年輕人又拿出了更大的訂單,只可惜,這個龐大的訂單,憑藉著742廠目前的能力,根本就無法完全吃掉。可即便是再可惜,盛總也必須得把實話說出來。因為盛總知道,說實話或許還有很大的可能性拿下這個訂單的一部分,可如果要是不說實話而貿然的將這個訂單一口吃下,到時候後悔的肯定回是742廠!
不過李想在聽了盛總的這番話之後,心裡卻是放鬆了不少,盛總給出的數字有些超出李想的預料。李想很清楚,742廠當初上馬這條3英寸的晶圓生產線,主要是為了服務於‘彩電國產化’這一工程的,雖說現在隨著國內彩電生產線的產能開始產生過剩而導致了742廠的不景氣,可現在的742廠還是擔負著國內彩電積體電路的主要生產任務,這一年就是將近千萬片彩電ic成品的產量!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742廠還能擠出3000萬片的產能來,光是這份誠心就已經足夠了!
第二二六章 全體動員
其實李想最想要的並不是什麼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名頭,而是那些準備畢業的師兄、學姐們!
現在整個北郵裡的學生都知道自個兒的學校裡出了一個妖孽般的人物,大一新生就搞出了一個漢唐實業,而且這個漢唐實業的效益還相當的不錯,賺錢的效率就是比起那些國有大型企業都一點兒不次,據說才三個月的時間,這個身為漢唐實業老闆的大一新生已經是身價億萬的大富豪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今年面臨著畢業的那些師兄、學姐也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這個漢唐實業的。漢唐實業再怎麼發展迅速,但是比起那些諸如郵電局這類的單位,漢唐實業對於這些即將畢業的師兄學姐們的吸引力還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個年代老百姓的心目中,郵電局那可是正兒八經的事業單位,尋常人就是打破頭都擠不進去,而一旦進入到郵電局,那就意味著以後的生活可以無憂無慮了,工資也是旱澇保豐收,無論是找物件還是其他什麼的,郵電局、電業局這類的事業單位裡的職工總是要比別人高一頭。
這是現在華夏大地上的老百姓的共識!可惜,要進入這樣的好單位,光憑藉著關係是不成的,除非你的關係硬到背後就戳著一個市長以上的職務,否則的話,要想正常進入到郵電局,從相關的郵電學院畢業是最簡單也最保險的一個方法,比如說北郵、南郵。
可誰都知道,北郵、南郵這類專業學院,錄取的分數線就是比起華清、燕大這類頂尖的大學都一點兒不差,因此每年能夠考入北郵、南郵的大學生,他們的分數基本上都夠上華清、燕大的了。也就是說,李想這些即將畢業的師兄學姐們,那時候也都是拼了命才考進北郵的。
如今快要畢業了,他們畢業後的第一擇業選擇無疑就是郵電局,可偏偏李想對這幫師兄學姐眼饞無比,這些人可都是專業人才啊,只要稍微鍛鍊上幾年,拿出去就是獨當一面的主兒,漢唐實業目前最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