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鋪陳詞采,詞采富麗易達到,但同時又不堆砌,又創造生動形象,就非常之難了,非要有高達八斗的才氣和功力了。曹植的成就不僅在此,他還將辭賦寫作中的華麗又爽朗的功夫,挪用到詩的寫作上,開一代新風。
漢代以來的文人寫作,均以辭賦為正經體裁,詩,只是用來酬唱應和,是社交形式的一種。由曹植為代表,文人寫作則一變以詩的寫作為正經了。不僅如此,曹植的優秀創作,還使漢代文人仿樂府民歌的詩作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曹植是第一個有意將辭賦的對仗形式引入詩歌的,並將煉字的功夫用於詩創作。他創造了許多被後代詩人所留意和學習的名句,比如“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其中的動詞,都經過精心的錘鍊。由此,曹植也開了後代詩人們在詩詞上苦心推敲、精心雕琢的先河。
曹植之詩,現存的只有八十餘首,大半是樂府詩,也是最優秀的部分,還有部分是遊仙詩、祝頌詩,意義都不大。曹植的詩作,如果有共同點的話,那就是華麗、精美。這一點合乎其兄長曹丕的文學主張:“詩賦欲麗”。
第三章 俗人白居易(1)
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雖然它根本沒有發生過,但因為它與白居易的名字和詩作結合得如此生動和緊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