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4部分

這一天,兩支登陸艦隊已經到達沖繩島南面。

按照陸戰隊司令部制訂的作戰計劃,陸戰隊在十四日上午登上慶良間島,奪取了攻打沖繩島的橋頭堡。

慶良間島上沒有駐軍,陸戰隊的行動非常順利。

利用預製件,陸戰隊在一天之內就能完成前期部署工作,絕大部分運輸船隻將在此卸下貨物,在登陸作戰行動開始後,由小型船隻、氣墊船、傾斜旋轉翼飛機、直升機等送往灘頭陣地。

如果天氣不出現嚴重變化,登陸沖繩島的作戰行動將在十五日上午開始。

在任何人看來,這不是一次有挑戰的作戰行動。

雖然日本已經向沖繩島增兵,但是在持續了十多天的高強度轟炸中,空軍向沖繩島投擲了近五萬噸炸彈,摧毀了所有地面防禦工事,還重點轟炸了幾處地下軍事設施,完全癱瘓了島上的防禦系統。

十四日下午,陸戰隊還出動偵察機,對島上的防禦部署進行了摸底。

日軍的防禦部署完全針對內陸作戰,即沒有把重兵放在沿海陣地上,根本沒有打算與陸戰隊爭奪灘頭陣地。

這也很好理解,日軍沒有空中掩護,沒有火力優勢,根本不可能在完全暴露的灘頭陣地上與陸戰隊作戰,更別說阻止陸戰隊上岸。如果在灘頭陣地上與陸戰隊決戰,日軍就沒有能力守住內陸防線。

顯然,日軍只想儘可能的拖延時間,沒有想過守住沖繩島。

十四日晚上,牧浩洋以總指揮身份,在第一登陸艦隊的旗艦上召開了戰前會議,主要由龐躍龍部署登陸作戰行動。

會議結束後,牧浩洋收到了馬明濤從總參謀部發來的訊息。

不是軍隊的訊息,而是牧浩洋家裡的訊息,準確的說是陸雯的訊息。

在軍方與情報機構的配合下,陸雯已經完成了對國內物種的基因取樣工作,現在在東南亞活動,收集熱帶雨林的物種基因樣本。按照陸雯在八月十日提交的報告,月底將前往東部非洲,然後去南亞。年底之前,由她率領的科學考察隊將跑遍全世界,完成近百萬種生物基因的取樣工作。

安全問題沒什麼好擔心的,全程都有二部派遣的特工陪伴,而且陸雯前往的國家與中國的關係都不算糟糕。

後方,專門修建的生物基因庫也已完工。

準確的說,是把一座地下核武器倉庫改造成生物基因庫,主要就是增添超低溫冷藏裝置與生物基因檢測實驗室。

按照陸雯的提議,黎平寇在月初批准了對人類基因進行取樣儲存的行政檔案。

想到陸雯正在做的事,牧浩洋有點自愧不如。

牧浩洋現在做的,是在奪走成千上萬條生命,而陸雯正在做的,卻是在保護數以百億計的生命。

當然,牧浩洋並沒因此迷失方向。

陸雯的工作是否有意義,還得看他能否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如果戰爭持續下去,那麼任何拯救人類文明的行動都無法順利實施。

這個晚上,牧浩洋沒有睡覺。

天快亮的時候,他來到了登陸艦的作戰指揮中心。

作戰行動由龐躍龍全權指揮,牧浩洋只負責協調各支參戰力量。因為通訊恢復正常,所以能在白天與其他部隊聯絡。

七點不到,陸戰三師第一旅的官兵就搭上了登陸艇。

此時,登陸前的最後一輪炮火準備開始。擔任主角的不是戰艦,而是二十四艘由大型商船改裝的火力支援艦。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陸戰隊衝上海灘之後,由卓譽銘率領的炮擊編隊才會投入戰鬥。主要就是,戰艦的炮火準確性比火力支援艦高得多,而且通訊更加便捷,能夠更加及時準確的為陸戰隊提供炮火支援,而算不上軍用艦船的火力支援艦隻負責進行區域性炮擊。

八點整,登陸行動開始。

戰鬥出乎尋常的順利,留守灘頭陣地的日軍根本沒有進行有規模的抵抗,很快就被陸戰隊的先頭部隊擊潰了。

因為登陸規模龐大,需要把兩個陸戰師送上岸,所以陸戰隊先頭部隊在控制了灘頭陣地之後,沒有急於向內陸挺進,而是在外圍構築防線,然後協助工程部隊上岸,在海灘上構築臨時碼頭。

中午還沒到,牧浩洋收到了第一份作戰報告。

“情況比預料的還要理想,日本的戰鬥力非常差。”龐躍龍走了過來,說道,“根據前線部隊報告,被擊斃的日軍都遭受了嚴重的粒子輻射,健康狀況非常糟糕,很多甚至沒有力氣進入陣地。”

“不要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