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人等得熱血沸騰,幾乎感覺不到寒冷。
殷無害和韓星先走出太廟,帶著鉅太子的遺孤韓施,殷無害用老邁的聲音宣佈,韓施被封為冠軍侯、北軍大司馬。
結果已定,殷無害顯得有些失望,文官也大都嘆息,但是無可奈何,他們爭取過了,只能認賭服輸。
三人退到一邊,太后攜著韓射的手走出,站在丹墀之上,高聲道:“祖宗庇護,武帝之孫韓射立為太子。”
群臣山呼萬歲,包括韓施在內,紛紛跪下,前一刻他還有機會成為皇帝,這一刻已是人臣。
胖乎乎的小孩還在東張西望,不知在找誰。
楊奉在下跪之前扶住韓孺子,輕聲道:“倦侯獲准入宮不拜,除了面對列祖列宗,都不用跪。”
有特權的人不只他一個,還有韓星等七八人,遠處的禮官挨個查點,以確認無誤。
韓孺子低著頭,心中卻有一股火,既非怒火,也非妒火,而是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熱情之火:現在的他清晰地感受到了站在上面和站在下面的區別,他知道自己更喜歡哪一種。
儀式結束了,挨凍的宗室子弟陸續離去,大臣們繼續商討新帝登基事宜,以及如何應對城外的南軍。
回府的路上,韓孺子心中的火漸漸熄滅,他得面對現實,在這個寒冬裡,任何火焰都燃不起來。
進入倦侯府時天已微亮,韓孺子剛一推開臥房的門,早已等急的崔小君撲過來,兩人緊緊抱在一起。
寒冬裡,唯有這裡尚存一點溫暖。
第七十九章 願望
書房裡煥然一新,椅子上鋪著褥墊,書案上擺好了筆墨紙硯等物,新買來不久的書堆在地上,有一些還沒有開箱,韓孺子要親手擺放,不過他想在書房裡“偷懶”的願望沒能實現。
白天,楊奉一多半時間都待在書房裡,與倦侯討論朝堂形勢,基本上都是他說,偶爾提出一兩個疑問,足夠韓孺子想上一兩天。
下過幾場雪之後,京城迎來難得的一個大晴天,楊奉卻毫無察覺,坐在書案對面,一張張地仔細檢視剛剛送來的邸報。
邸報三五天一送,上面全是朝廷近期的重要公文,遠離皇宮之後,楊奉只能瞭解朝中動向,雖然有點滯後,總比一無所知強。
楊奉揀出一張邸報,推到倦侯面前,韓孺子拿起快速瀏覽了一遍,“崔宏這就認輸了?”
距離太后選出新帝已經十天,鏞太子的遺孤韓射尚未正式登基,這也是京城內外最為緊張的十天,太后出招,大家都在等太傅崔宏做出回應。
崔宏完全有理由憤怒,透過太監景耀,他已經與太后暗中談判了五個月,卻得到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結果:東海王不僅沒當上皇帝,甚至連競爭帝位的資格都變弱了,要排在廢帝韓栯、鉅太子遺孤韓施以及鏞太子遺孤韓射之後。
整個朝廷的格局為之一變。崔家不再是帝位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楊奉對太后這一招讚不絕口。卻一直沒有弄明白太后是怎麼神不知鬼不覺找到這兩人,又與大臣達成一致的。
可崔宏畢竟掌握著京城最為精銳的南軍,仍然能與太后鬥個魚死網破,尤其是韓射剛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天,鉅太子遺孤韓施的影響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南軍仍然服從崔宏的命令。
那一天。京城封閉全部城門。禁止任何人進出,城上守兵劍拔弩張。
城門一連封閉了三天,就算死人,也只能暫時存在家中,不能送到城外埋葬。
第四天,新任北軍大司馬韓施在城外閱兵,一向以懶散聞名的北軍居然聚齊了七八成,在訓練了一個上午之後,近十萬名將士面朝城牆山呼萬歲。聲震數里。
失去的戰鬥力不可能立刻恢復,但是北軍的舉動還是帶來巨大影響,南軍對太傅崔宏的支援不那麼堅定了,越來越多的將士記起了鉅太子擔任大司馬的日子。
崔宏妥協了。不是一下子,而是一步步慢慢來,先是上書為自己擅回京師請罪,得到原諒之後,他也加入為前太子洗冤的行列,建議封韓施為王,而不是冠軍侯。這一建議被太后駁回。
韓孺子正在看的邸報是崔宏的第五道奏章,昨日送達。
中司監景耀受到指控,稱他是導致兩名太子冤死的罪魁禍首之一,他一直躲在南軍營地,崔宏保護了九天,終於將他交了出來。
“我以為景耀忠於太后,太后也信任景耀。”韓孺子對這件事一直沒有想得特別明白。
楊奉放下手中的邸報,“我說過,必要的時候整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