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東海王發現自己受到了忽視,急忙道:“關鍵是上官盛,誰得宿衛八營誰就能掌控京城。”

韓孺子告辭,對譚氏很是敬佩。

東海王也敬佩自己的妻子,可是對她今天的現身有點不滿,“你對韓孺子說得太多了吧,有必要嗎?”只剩夫妻二人時,東海王問道。

“必須取得倦侯的信任,這比什麼都重要。”譚氏冷冷地說。

“太后稱讚韓孺子的話是真的?”

譚氏點點頭,東海王的神情一下子陰沉下來,“難道咱們真要老老實實地幫助他稱帝?”

譚氏看向夫君,打量片刻,說道:“崔太妃向譚家求親的時候,許諾給我的是大楚皇后,不是東海王妃,如今我嫁給了你,你有什麼可擔心的?”

東海王露出笑容。

韓孺子回到府中時已經很晚了,還是命僕人去請楊奉。

楊奉沒睡,很快就來到書房。

韓孺子詳細說了一遍自己在東海王府中的經歷,最後問道:“為什麼你從來沒對我說過朝中的這些派別與爭鬥?”

楊奉安靜地聽完,“倦侯不記得了嗎?我對你說過,太多的訊息比沒有訊息更糟糕,現在你知道了大臣之間存在明爭暗鬥,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嗎?”

韓孺子啞口無言,的確,這些資訊對他眼下爭奪帝位並無直接幫助,同時他還反應過來,譚氏說了那麼多朝堂秘事,卻沒怎麼提起譚家的事情。

“我想到一個辦法,或許能讓各地官府全都開倉放糧。”韓孺子轉移話題,他這一天還是有所收穫的,而且收穫不小。

第二百二十二章 放糧

接連三天,韓孺子與楊奉每天都去拜訪深巷中的學堂,見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有國子監與太學的弟子、尚未授官的進士、各部司的官員……雖然都不是大官,對朝政卻都十分了解,而且熱心於救助百姓。

韓孺子只想弄清一件事:正常情況下,官府該如何賑災?

慢慢地,朝廷運作的方式在他眼裡越來越清晰了:地方上出現災情,官員要迅速收集情況,根據輕重程度上報給相關部司以及宰相府。如果災情比較輕微,地方官當時就可以解決,只需將解決辦法與成本上報;災情稍重一些,地方官不能做主,但要給出解決方案,由上司決定可用否;災情十分嚴重,地方官就只能請罪,然後等朝廷的命令。

其實辦法總是那些,開倉、借糧、勸農、抑商、減租、免租等等,可是非得由皇帝許可,才能顯出皇恩浩蕩與大權在握。

自去年秋天以來,各地的災情文書早已送達戶部與宰相府,那時宮裡還在正常批覆奏章,因此能做的事情各地都做了,只是杯水車薪,等到災情需要大規模放糧的時候,宮裡已經不出聖旨了。

韓孺子想要大事化小,困難重重。

第三天,韓孺子從東海王手裡拿到了譚家的初步估算,他們能在幾十個縣裡直接放糧,還能聯絡三百多個縣的富商參與賑災,差不多佔受災地方的六成,但是接受能力有限,不超過十萬人,只能堅持一兩個月,而據戶部統計,天下流民幾達五十萬。

這天下午,韓孺子終於見到一位地位比較高的官員——戶部侍郎劉擇芹,他是有資格選帝的大臣之一,敢於來見倦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一見面他就說:“我不是來支援倦侯的,只想為百姓做一點事。”

“我也不是來尋求支援的。”韓孺子笑道。

劉擇芹身為戶部官員,對災情最為了解,但是沒有帶來好訊息,“必須有聖旨,其實相關文書早已擬好,只等聖旨出宮,就能分送各地,立刻執行。”

韓孺子對聖旨不抱希望,問道:“有沒有可能將文書直接下發呢?”

劉擇芹用力搖頭,“就算戶部膽子大,可是由誰來送呢?驛站歸兵部管理,沒有兵部關文,一份文書也送不出去,就算到了地方,沒有抄送的聖旨,官員們也不敢執行,各地刺使肯定會上書詢問詳情……總之不可行,寸步難行。”

韓孺子這些天來一直在聽,終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曾經帶兵從馬邑城前往碎鐵城,一路上由各縣供應糧草,這也需要聖旨嗎?”

劉擇芹尋思了一會,“其實是需要的,只不過早就頒佈了,是聖旨給予大將軍總督邊疆軍務的權力,大將軍因此才能向郡縣下達命令。”

“大將軍平定內亂時也得到過聖旨吧。”

“當然,否則的話,大將軍離開邊疆就是重罪了。”

“如此說來,大將軍其實是可以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