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今兒一早就聽到喜鵲叫,原來是三嫂來了。”官家跑到宮門口來接人,滿面春風,笑得比彌羅佛還彌羅佛,閃瞎了小眼睛。
“三嫂怎麼也不給孤說一聲,孤好派人去接你啊。一路上可還好?休息得好麼?身體還好吧?奇諾也是的,怎麼不給孤送個信來啊,孤好出城去迎接你啊…”官家一見人,就喋喋不休的問,對太后都沒這麼殷勤過。
“老身見過官家。”陶太君面無表情,禮法倒不差分毫。
“三嫂不必多禮,”官家沒等陶太君下拜,就趕緊攙扶起陶太君,完全沒做戲的成分,“三嫂請上轎。”
陶太君坐上轎子,還帶著一條金鞭。
這鞭子是在宮門口才拿出來的,小眼睛覺得這東西好,沒錢了還可以直接溶成金子,嗯,可以提醒八娘。
陶太君只帶了刀疤臉,“秋菊脾氣好些,就秋菊跟著吧。”讓剩下的人在宮門口等。
小眼睛在路上已知道了,其他的老太太不是陶太君的七大姑八大姨,而是跟了她幾十年的侍女,陶太君在這群侍女中間,完全不拔尖,不顯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三郞,你回去吧。”官家等陶太君上了轎,才衝小眼睛揮手。
小眼睛忙湊到官家耳畔,輕聲說,“說你背信棄義,來找茬的。”
官家當然知道肯定是來找茬的,自打鄭子明死後,這麼多年了,陶三春就沒離開過老家,這不年不節的,冷不丁的跑進宮來,難道是來問安的?青天白日都不敢做這美夢!
所以才讓小眼睛趕緊走人啊,丟臉的事怎麼能讓兒子看到呢,揮揮手,打發小眼睛趕緊走。
到了辦公室,官家又殷勤的問,“三嫂喝什麼茶?”
“不用了。”陶太君坐下後,直接問,“當年官家給我了一封信,說你會兢兢業業,讓大宋國泰民安,官家可還記得?”
官家怎麼可能忘了呢,才坐上皇位時,雖然朝臣們沒明著反對,可也艱難啊,便給陶太君去了封信,尋求支援。
官家想得很清楚,太祖殺了鄭子明,陶三春當時都殺進皇宮了,可見有多氣惱!後來雖然各種原因,陶三春面子上原諒了太祖,但卻帶著兒子回了家鄉,再也不問朝政,當然了,王府的各種俸祿一分也沒少的接著了,太祖給的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鞭也收著呢。
官家認為,陶太君就算是秉著給太祖添堵的精神,也是樂意支援自己的。
於是,便給陶太君去信了,在信裡是一番保證,保證會讓大宋重現漢唐雄風,保證會帶領大宋子民脫貧致富,保證將大宋治理得夜不閉戶…口號喊得震天響,然後請陶太君支援,大家都是聰明人,官面文章是留給萬一訊息洩漏後讓世人看的,骨子裡都清楚圖的是啥。
果然,陶太君返鄉十多年後破天荒的上了個摺子,以自己的名義,壓根沒用她那繼承了汝南王的兒子的名號,直接宣佈她,陶三春,擁護新皇,相信大宋在新皇的帶領下會進入一個新紀元…
有了陶三春的支援,朝中武將更是不會輕易反對了。
鄭子明是死了許多年,人死茶涼,可陶三春還在呢,雖然回家種田去了,可站出來一吼,哪個舊部敢不買賬?陶三春可不是柴太后或宋太后,只在深宮待著繡花的人,人家是領兵打仗的,在軍隊裡,某些方面,陶三春的威望比鄭子明都高。
因此,官家對陶三春是感激的,加上鄭子明死的冤,老趙家欠人家的,官家還得為太祖還賬,更關鍵的是,陶三春可是個火爆脾氣,能動手就絕不對口的,當初將鄭子明打的到處四竄,世宗皇帝和太祖去拉都沒拉住,官家親眼在旁邊瞧著的,自此,陶三春的彪悍形象便銘記於心。
再加之,鄭子明死後,陶三春率人殺進宮來,拎著帶血的劍比著太祖脖子時的渾身煞氣,更讓官家記憶深刻。
因此,對於陶三春,官家必須得禮遇,何況人家還有太祖給的尚方寶鞭。
官家相信,陶三春是真敢揮鞭子的,雖然鄭奇諾有個汝南王的頭銜,可人家一不去王府住,二不要屬官,就在鄉下種田,官家還真拿捏不到他們什麼。停俸祿?鄭家不缺錢,反倒讓朝廷再度沒了臉面。
所以,官家一聽陶三春來了,脖子上就是一涼,然後趕緊跑到宮門去迎接,希望看在自己態度好的份上,陶三春能和藹些。
聽得陶三春問,官家忙道,“孤什麼地方做的不對,還請三嫂指正。”完全不爭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官家打定主意,你就是說我是昏君,我也不搖頭,當然,也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