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相當於以色列國土的四分之一。
真要打到這一步,以色列就只能求和了。
事實上,當時美國國防部在一份提交給白宮的報告中明確提到,埃及軍隊很有可能在控制了內蓋夫沙漠之後結束進攻行動,透過防禦戰、以及戰術反擊消耗以軍兵力,迫使以色列求和。
在政治上,只要以色列無法在南方戰場上取勝,就算守住了戈蘭高地,也與戰敗無異。
原因很簡單,如果在這個狀態下停戰,以色列肯定會在談判桌上要回內蓋夫地區,而唯一的辦法就是交出戈蘭高地。不管選擇內蓋夫沙漠、還是選擇戈蘭高地,以色列的安全域性勢都將徹底惡化。
當然,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政治因素。
如果埃及軍隊控制了內蓋夫沙漠,就能以此為根基,幫助巴勒斯坦建國,從而在阿拉伯世界獲得無與倫比的聲望與地位。到時候,別說敘利亞這類親埃國家,就連約旦、沙特與阿聯酋等較為親美的國家也會承認埃及的領袖地位,而“埃敘軸心”也將因此形成,誰也無法阻止埃及聯合與統一整個阿拉伯世界。
由此可見,以色列不能丟掉內蓋夫沙漠,美國更不能讓以色列丟掉內蓋夫沙漠。
影響就是:以軍不得不把重點放在南面戰場上,以擊敗埃及軍隊為主要目的,然後再回過頭來收拾敘利亞。
當然,前提是必須擊敗埃及軍隊。
為此,以軍不但把預備役旅全部派了過去,還把在十月三日獲得的主戰裝備全部送往了南部戰場。
到十月七日凌晨,以軍已經在南方邊境防線上集中了八十個旅,一千八百多輛主戰坦克與三千多輛裝甲戰車,其中一千餘輛主戰坦克是美國提供的M27A1型,其餘的主要是重新啟用的“梅卡瓦4”與“梅卡瓦3”。
因為有了充足的彈藥,所以在接收M27A1之後,以軍進行了高強度訓練。
主要就是讓坦克手掌握M27A1的操作方法,特別是美軍的炮瞄系統,畢竟這與以色列坦克不大一樣。
這些準備,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十月七日上午八點左右,埃及軍隊起進攻,第三集團軍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包圍了由四個以軍旅守衛的埃拉特港。
只是,以軍並沒自亂陣腳,而是進行了非常頑強的抵抗。。。。T!~!
..
第三十一章 圍攻埃拉特
第三十一章圍攻埃拉特
按照埃及官方的說法,圍攻埃拉特是埃及軍隊防禦反擊的第一戰。
從歷史上看,這也是自第二次中東戰爭之後,近八十年來,埃及軍隊第一次攻入以色列境內。
納傑夫非常重視這場戰鬥,還親自前往總參謀部督戰。
當然,這絕不僅僅與打出國境有關。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十月初,埃及就與約旦達成密約,以約旦河西岸做籌碼,只要埃及軍隊打下了埃拉特,約旦就將開放國境,讓埃及軍隊利用約旦境內的鐵路與高公路前往敘利亞。按照另外一個版本的傳聞,約旦甚至答應,在埃及軍隊攻佔了貝爾謝巴,控制了內蓋夫沙漠之後,將向埃及軍隊全面開放,即允許埃及軍隊從約旦境內出,從約旦河谷攻擊以色列側翼。還有一種更誇張的傳聞,即埃及軍隊佔領加沙地區之後,約旦將向以色列宣戰。
顯然,後兩條傳聞都不大可信。
只是可以確認,當時約旦確實動搖了,而且做出了開放國境的承諾。
如此一來,埃及軍隊有更加充足的理由猛攻埃拉特。要知道,只要能借道約旦,哪怕只派遣一個師前往敘利亞,也能極大的鼓舞敘利亞計程車氣,對更多的阿拉伯國家產生影響,從而把整個阿拉伯世界拉下水。
問題是,攻打埃拉特的作戰行動並不順利。
到七日傍晚,第三集團軍仍然沒能突破以軍的外圍防線。因為以軍很有可能在夜間起反擊,所以天黑前,第三集團軍停止了進攻,轉為在埃拉特外圍部署防線,跟進的第一集團軍則向北運動,擴大防禦縱深。
當天晚上,以軍確實起了反擊,不過不是埃拉特的守軍,而是部署在北面的部隊。
顯然,以軍的戰術企圖就是圍殲攻打埃拉特的埃及軍隊,因此才在邊境防線上沒有下多大功夫,讓埃及軍隊合圍了埃拉特。問題是,埃及軍隊投入的不是一個集團軍,二是兩個集團軍。雖然按照埃及軍隊的作戰計劃,兩個集團軍將輪番攻打埃拉特,但是在七日夜間,第一集團軍並沒參與圍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