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敵情。
這時,侵略軍已追到牛欄崗前的開闊地上,不住地向四外射擊。鄺東山一邊瞧著,一邊琢磨:洋槍洋炮這玩藝兒,打遠不打近,離他們越遠越吃虧,越近越有利。若短兵相接,和他們肉搏,洋槍就不管用了。尤其,我們人多,又有武藝,就可能一舉殲滅敵兵。因此,他沒有下令,抑制著激動的心情,等啊,等啊。白鬼子越來越近了,甚至把他們的鼻子眼睛都看清楚了,鄺東山突然一擺令旗,大聲吼道:“第一敢死隊,衝!”庚體群把刀一擺,躍過石壁,大聲吼道:“不怕死的都隨我來!”一千多名敢死隊員各舞兵器,“嗷”的一聲,殺下山崗,以最快的速度向敵軍撲去。敵人措手不及,吃了大虧。只見庚體群一頭扎進敵群,掄起十二斤重的大刀,這一場好殺!就聽“喀嚓喀嚓”直響,敵人有的沒了腦袋,有的被攔腰切斷,有的掉胳膊斷腿兒,只殺得英軍血肉橫飛,哭爹叫娘。這一場搏鬥,敵我雙方滾成了人疙瘩,殺了個天昏地暗。鄺東山的五弟子云飛,帶領五百弟兄朝英軍車輛撲去,殺退了守護車輛的侵略軍,解救了被俘的婦女,撤到安全地方去了。
且說英軍副司令伯麥,面對這種形勢,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預感到情況不妙,方才那股兇勁兒立刻丟了一半兒。他把軍刀一晃,下令說:“立即撤退!”敵軍聞令,個個拼命掙扎,妄想脫身。正在這時,埋伏在池塘岸下的平英團民,在海燕子張三的帶領下“呼啦”一聲,躍到岸上,切斷了敵軍歸路,把企圖逃跑的英國鬼子截了回去。海燕子張三率領平英團民,衝入敵群,敵軍不由大亂。伯麥一看不好,拼命喊叫:“給我頂住,不準亂!誰要不聽指揮,我就槍斃了他!”臥烏古也喊道:“向南撤,殺開條血路衝出去!”
這時,鄺東山正居高臨下指揮戰鬥,早把敵軍意圖看在眼裡。他心裡說:你們打算突圍逃跑啊?晚啦,到嘴的肥肉,我們決不吐出去。想到這兒,他把大刀一揮,率領二千名生力軍,衝下山崗,當即就把侵略軍緊緊圍住。侵略軍好像困在籠子裡的野狗,東一頭,西一頭,說什麼也衝不出去了。伯麥面如白紙,頭上冒出冷汗。臥烏古獻計道:“副司令閣下,這樣硬拼,對我們實在不利;衝來衝去,非被吃掉不可。還是退到密林裡去,休整一下,準備再戰!”伯麥抬頭看了一眼,便親自督隊,向樹林靠攏,終於憑著武器的優勢,衝破一個缺口,退到林中去了。這塊樹林佔地足有二十餘畝,林中到處都是墳地,便於隱蔽。伯麥令英軍挖掘掩體,設定路障,準備再戰。
且說鄺東山,他見敵兵逃竄,忙指揮平英團把樹林緊緊圍住。這時,天已黑下來了,團民們在樹林外點著了一堆堆篝火。站在高處一看,好像一團火龍。
平英團這次和侵略軍交鋒,雖然死了不少人,受到很大損失,但和英軍死傷人數相比,還少得多。現在又把英軍圍困起來,總算打了勝仗。興奮之餘,仇恨又起,在歡欣鼓舞的同時,報仇之心更切。每個人的心,比篝火燒得還旺,一個個團民,兩眼緊緊盯著包圍圈,人人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把這群英國鬼子全部吃掉。
這時,三元里周圍一百零三鄉的婦女、兒童和老人,給平英團的親人送來湯、飯。鄺東山叫大家輪流監視敵人,換班吃飯休息。孩子們圍著父兄得來的勝利品——洋槍、洋炮、頭盔——一邊觀看,一邊拍著小手,不停地歡笑。鄺東山怕大家麻痺大意,親自領人巡邏放哨,還不住地提醒大家:“前線重地,嚴禁說笑。都要把陣地守好,不準叫一個洋鬼子跑掉。不論從誰那裡跑的,都要嚴懲不貸!”海燕子張三有些不耐煩了:“師父,乾脆你快下令,叫我們衝進去,一口把洋鬼子吃掉得啦!”還有人出主意說:“放一把火,把洋鬼子燒死算啦!”鄺東山笑著說:“性急什麼,洋鬼子已成籠中之鳥,網中之魚,跑不了啦!這片樹林,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地裡埋著他們的屍骨,怎能忍心燒掉?洋鬼子躲在暗裡,我們站在明處,強攻的話,我們會吃虧啊!”大家忙問:“那麼,你說怎麼打法?”鄺東山擠擠眼睛說道:“咱們來個絕糧斷水之計,讓他們餓死、渴死!”“哈哈哈哈!”大家一聽,都樂了。
俗話說:“計狠莫如絕糧。”不管你是哪國人,不吃不喝是不行的。平英團使用斷水絕糧之計,侵略軍就等於身逢絕地了。
已經是三更天了,伯麥蜷在墳堆後面,飢渴難忍。他強打精神,站起身來,去喚臥烏古和畢俠,又叫他們找來幾個高階軍官,商討對策。他們不敢點火,不敢喧譁,偷偷摸摸,擠在一起,小聲議論著。伯麥簡單說了幾句,不外乎是讓大家出主意,怎樣才能擺脫當前的困境?臥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