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部分

“城中,本來人口過剩,奴隸價格低廉,現在卻因為建立殖民點,甚至改造舊農田,使對勞動力的需要大幅度增加,奴隸的價格在五年內,已經漲了一倍,而且還在繼續。”

“當年,無論東方和西方,隨著鐵器和牛耕的出現,使大量開墾新田成為可能,而開闢和耕種大量私田,需要大批人力,從客觀上說,奴隸能帶來更多的利益,就不能隨意殺死或者虐待,從主觀上說,奴隸本身已經不合時宜。”

“華夏《公羊傳》說——民不肯盡力於公田,這也是現在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貴族和商人,為了獲得更多人手,為了增加更多利益,就改變著不得不剝削方式,增加對奴隸的待遇,甚至允許他們獲得部分田畝產出,而不是全數收回,這就在奴隸制上開啟了一個缺口,而這個缺口一開,奴隸制的瓦解崩塌,而歷史程序,從奴隸制,轉向佃戶制,就已經是必然了。”

“當然,就近的來說,為了獲得更多奴隸,沉默了五十年的塔沙城,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們必會自動出擊,進行擴張和掠奪,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光輝自然隨之傳播出去,所到之處,文明傳播,血祭禁止。”

“這自然而然,沒有半點強求之處,最妙的是,這全由人道自主,如洪流而下,不見得我們神祇半點直接干預的痕跡,因此罪孽不沾,盡得功德,受到世界和人道的擁戴,又無可阻擋,此,就是吾的天道!”

方信淡淡地說著,黃金眸子深邃無盡。

聖戰這事,就算是順應文明發展,也要染上無數血腥,會折去部分功德,就好比方信當年,在大範位面舉兵,殺人百萬,雖是達成這等目標的必需,卻也不至盡善盡美之境。

如問行道,自有境界分別。

下等之人,積善累德,福廕數代,此是方信得玉如意,早期之道。

中等之人,順應天人,隨波而流,得取善果,此時還需自己動手,是以格局有限,落得羅網,成就不大,以前科舉為官的方信,現在的伊愛思,就是此果。

上等之人,潛心默運,不直接出手,而立大教,行教化之事,唯還有教義教派之爭,不能盡善盡美,當年方信在那個仙道世界,就幾近於此。

而再上,就是方信如今境界,不假於物,不滯於世,與太上同體而行道,行的道,已經如羚羊掛角,等閒一看,無跡可尋,仔細深究,又無處不在,世界洪流,盡在一掌之上,無為而無所不為。

方信在地球上,曾讀洪荒流的聖人小說,姑且不論書中那不滅道果,是不是真的存在,單方信這個行道境界,也只有裡面的老子可比喻,甚至接近裡面的鴻鈞了。

聽了這話,感覺到方信身上,那滾滾潮流帶來的不可抗拒的世界原力,作為神祇的蕭紅琴,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她閉上了眼。

道行遠大於神通,方信此道,已經不是七階八階能所容納了,只等功德和力量達成,而蛻化直上了。

當然,最關鍵的,卻可真實指導世界和自己的程序,非是落於紙張和腦海之中。

太上之道,隨世而移,不論仁義,而論大道大德,盡善盡美,歸於質樸。

這一點,就區別了古今無數聖賢。

一絲金黃色的光輝閃過,卻是方信下達著神諭,告之於伊愛思的“新卡達鎮”上的神殿,一時間,從神祇的眼中,看見了下面的人類拜下,恭謹又帶著惶恐,聽候著神諭,也見得匆忙趕到的伊愛思,不得不拜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凌寒之秋,始於一葉。

這道小小的神諭,實是拉開了從塔沙城到整個世界,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人道洪流,一近一遠,一內一外,浩浩蕩蕩,莫可抵禦,卻盡在手中。

突然之間,方信想起了后土的教義。

塵歸塵,土歸土,靈魂歸於后土,然而,汝無需痛苦和哀傷,死亡是生命的迴圈,並無絲毫掩蓋,虛偽,黑暗。

吾身化六道,就是為了使汝等不至於消失,不至於墮落,道從不蔑視,是為混元,從高而下看,更不需蔑視,高不是為了捨棄低而存在,而僅僅是為了守護和引導而來,是讓汝等知道,汝等是永恆的種子,吾卻實汝等的父母,引導汝等走上真義之道,在這之前,吾願生生世世,守護於汝等。

這心願,就是吾之大行,也是吾之根本法門。

此時,方信默默誦讀,心有同感,當真是,於我心有慼慼焉。

新卡達鎮。

“感謝主,您的光輝必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