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的胡餅夾著香濃的醬牛肉,還有染紅的雞蛋,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到來的皆有份。
起因是李清在三天前接到龜茲轉來的家信,簾兒為他生下了一個白胖地小子。欣喜萬分的李清當即拿出三千貫的鉅款,在疏勒城大加施捨,與所有的人一起分享他的喜悅。
“李都護,高大帥來了!”
席元慶一馬當先,衝到李清身邊急聲呼喚,李清一抬頭,只見十幾步外,高仙芝滿面笑容地坐在馬上,老遠便向他拱手賀道:“聞李都護初得貴子,恭喜!恭喜!”
李清拾起一塊毛巾擦了擦汗手。向高仙芝笑呵呵回禮道:“多謝大帥了,李清也是恨不得身插雙翅。飛回長安去看看。”
高仙芝仰天一笑,向他眨了眨眼睛道:“現在就算你飛上天。我也會將你抓下來。”
李清心念一轉,大喜道:“可是朝廷有訊息來了?”
高仙芝慢慢地點了點頭,道:“事情緊急,李都護請隨我來。”
自從李清三個月前來到疏勒備戰,糧草、牲畜、軍械基本上都已齊備,從安西各地陸續調來的兵力已近八千人,其中包括李清從沙州調來的三千豆盧軍。再加上今天高仙芝帶來的五千衙兵,總兵力已達一萬三千人,再休整幾日即可出兵。
邊際誠本是和高仙芝一起來,但因路上染病,留在了拔奐城靜養,高仙芝和李清來到軍衙。將外人摒退,他關上門,面帶一絲愧色對李清道:“說來我應向李都護賠禮。當初都護初來時,我以為都護是想取我而代之,所以心存敵意,後來聽邊監軍說起,我才知道都護是來安西曆練的,是我心胸狹窄了。”
李清知道事情絕不象高仙芝說的這樣簡單,僅憑邊際誠幾句話就能將他說動,這幾個月地時間,他必然派人進京瞭解了情況,說不定這其中還有李林甫的作用,但這應該只是他態度轉變地一部分原因,他如此謙恭,應還有別的目地。
而且他這次親來疏勒,極可能是要親自領軍,絕不會放棄這次立功揚名的機會,李清微微一笑,不露聲色道:“大帥太多慮了,若我計較大帥的態度,早回沙州去了,怎還會來疏勒備戰,大戰在即,希望你我能精誠合作,一起打贏這場戰爭。”
高仙芝點了點頭,他確實有事求李清,根據李隆基的旨意,這次戰爭分兵兩路,西路軍入吐火羅,與吐火羅軍共擊朅師國;而東路軍從連雲堡進小勃津,支援小勃津的唐軍,防止吐蕃趁機入侵。由於李清曾救過吐火羅使臣,李隆基便考慮由李清為東路軍統帥入吐火羅助戰,而高仙芝熟悉路途,由他為西路軍主帥救援小勃津。這兩路軍一路是開拓疆土、征服他國,揚大唐天威;而另一路只是鞏固已有成果,兩廂比較,孰重孰輕,高仙芝怎麼會不明白,只是皇上聖旨已下,難以更改,唯一之計是李清主動請纓去小勃津,而他勉為其難才答應。
這就是高仙芝道歉的真實目的,籠絡李清,求他將功勞讓與自己。
他從懷裡取出聖旨遞給李清,略有點緊張地看著李清道:“皇上下了兩個任務,李都護可任選一個。”
李清展開聖旨匆匆瀏覽一遍,上面明明寫得清清楚楚,他為東路軍主帥,可高仙芝還要自己任選一個,這是什麼意思?李清一轉念,立刻明白過來,他是想讓自己選西路軍,將進攻朅師國讓給他,難道這就是他向自己示軟地目的麼?
東路軍還是西路軍李清並不在意,但高仙芝如此渴望去吐火羅,不趁機撈取一點利息,他李清豈能輕易答應。
李清沉吟了一下,問道:“若我們都出徵,糧草供應由誰負責?”
“可由判官劉單,他曾是封常清得力手下,頗為幹練,能擔此任。”高仙芝知道李清是擔心由康懷順負責後勤,會不利於他的進軍,便先一步替他解除了後顧之憂。
“我有一幕僚,名叫張繼,也有些能力,能否命他為副,協助劉判官共理軍務?”這是李清開出的第一單,試探高仙芝,若他痛快答應,那他真正的條件便會拿出來。
果然,高仙芝求功心切,便毫無猶豫地答應下來,“我可任命他為倉曹參軍事、甲杖使,以協助劉單。”
李清見他答應痛快,知道他極想領軍入吐火羅,便淡淡笑道:“為將之道,在於賞罰分明,立功者升、落伍者降,我既為一軍統帥,自然要有權升賞將士,可惜我只為副職,無此權力,大帥可能從權,授我賞罰之權?”
這才是李清真正想要的權力,每逢大戰結束,朝廷都要對立功將士進行封賞,或賜予勳官錢物,一般都根據行軍司馬記錄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