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見過,只不過對這保安腰刀的起源倒是略知一二。”季凡淡然一笑接著說道,“七百多年以前,隨著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橫掃歐羅巴,在中亞諸國俘虜了大量的回回、哈刺魯、康裡、阿爾渾、撒爾塔、汪古等各色名目的人。
當時這些被元朝統治者通稱為色目人的戰俘裡不乏鑄造刀劍武器的能工巧匠。於是,蒙古將帥把他們組建成探馬赤軍和各色技術營配屬在自己的麾下。這兩支勁旅的組建,大大增強了蒙古鐵騎的戰鬥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爭的程序。
1227年,蒙古人從歐洲回馬東征,把部分來自中亞的官兵和色目人工匠留在青海省同仁地區。六年後,他們又受命隨處入社,於編民等,用現在的說法,就是集體轉業成為務隆河畔亦兵亦農的屯墾者。
幾百年下來,他們與當地的蒙、漢、藏、回、土各族人民結鄰而居互通聯姻。逐漸形成了保安民族。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清朝同治年間才發生轉變,保安人遷離同仁,在甘肅省積石山大河家鎮定期居下來。
雖然我未曾領略此刀地風采,但我想它能從幾百年前傳承至今,必定有它獨到之處。振海,那就有勞你帶領我們前往一觀啦!”
北京到上海相去不遠,季凡三人打了輛計程車,在厲振海的引導下,幾個小時後,出現在上海市內一處不太顯眼的店鋪前。
“季總。就是這裡。”厲振海付過車費,打發走司機,指著頭頂處非常醒目的“保安腰刀”招牌說道。****
招牌上白底黑地的幾個大字蒼勁有力,黑白分明,顯然是出自名家手筆,如銀勾鐵劃散發著冷兵器特有的冰冷刺骨的寒光。
整潔肅穆的店鋪內,櫃檯裡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腰刀,既有刀柄端直的古典傳統型腰刀“波日季”、“十樣錦”、“細羅”、“曼把”、“雅吾其”,也有曲線玲瓏裝飾別緻地新式腰刀“尕腳”、“鞭刀”、“算盤珠”,迎面牆壁上一幅篆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