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們了。如果現在再不採取行動,他們就要離開我們了。”
希特勒也認識到,如果施特萊斯曼贏得更多的時間,並且恢復國內平靜成功的話,他自己的機會就會喪失。因此他要求卡爾和洛索夫趁現在柏林方面還沒有嚮慕尼黑進軍之前就向柏林進軍。他開始懷疑,三巨頭不是膽怯了,就是打算在沒有他參加的情況下搞政變,鬧分離,要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希特勒狂熱地主張建立一個強大的民族主義的統一的德國,對於這種政變他是絕對反對的。
在西克特提出警告後,卡爾、洛索夫、賽塞爾的確是開始喪膽了。他們沒有興趣作無益的姿態而自毀前途。11月6 日,他們告訴戰鬥聯盟:不能催促他們採取輕率行動;究竟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採取行動,只有他們才有權決定。希特勒是戰鬥聯盟的主要政治人物,因此這等於告訴希濘勒,他必須自己掌握主動。他如果要單獨舉行政變,還沒有足夠的後盾。他必須得到巴伐利亞邦、軍隊和警察的支援,這是他在維也納流浪的日子裡學到的教訓。他總得想個辦法使卡爾、洛索夫、賽塞爾處在不得不與他一起行動而且沒有退步餘地的地位。這需要大膽,甚至冒險,現在'67'希特勒用事實證明他是有這種魄力的。他決定劫持三巨頭,強迫他們按照他的要求行使他們的權力。
這個主意最初是羅森堡和施勃納一里希特這兩個從俄國逃出來的人向希特勒建議的。後者借他妻子的姓充起貴族來,自稱為馬克斯·埃爾溫·馮·施勃納一里希特。他是個來歷可疑的角色,像羅森堡一樣,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俄國省份裡度過的,戰後同其他難民一起從蘇聯逃到慕尼黑,在這裡加入了納粹黨,成了希特勒親信之一。
11月4 日是德國陣亡將士紀念日(Totengedenktag),慕尼黑市中心要舉行軍事檢閱,報上已經宣佈,在一條通向英烈祠的狹隘街道上設立的檢閱臺上,接受軍隊敬禮的,除了眾望所歸的盧伯萊希特太子之外,還有卡爾、洛索夫和賽塞爾。施勃納一里希特和羅森堡向希特勒建議,用卡車裝運幾百名衝鋒隊,在受檢閱的軍隊來到之前包圍這條小街道,用機槍加以封鎖。希特勒然後登上檢閱臺,宣佈革命,在手槍威脅下勸說這些權貴參加革命,幫助他領導革命。這個計劃很中希特勒的意,他表示熱烈贊成。但是在約定的那天,當羅森堡提前趕到這個地方作偵察時,他頗為沮喪地發現,這條狹隘的街道被一大批全副武裝的警察完全警戒起來了。這個計劃,也就是“革命”,不得不因此放棄。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推遲了而已。他們又想出了第二個計劃,這一次,即使有警察把守要衝,也不能阻撓其實現。在11月10日到11日的夜間,衝鋒隊和戰鬥聯盟的其他武裝團體將集中在慕尼黑正北方向的弗羅特曼寧格荒地,在11日可恨又可恥的停戰紀念日上午就開入市內,佔據戰略要地,宣佈全國革命,使躊躇不前的卡爾、洛索夫、賽塞爾面臨既成事實。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並不是十分重要的公告使希特勒放棄了這個計劃,而另想辦法。原來報上有一條簡短的通告說,應慕尼黑某些企業團體之請,卡爾將在慕尼黑東南郊一家名叫貝格勃勞凱勒的大啤酒館舉行的一次集會上講話。日期是11月8 日晚上。通告說,這位長官的演講內容是關於巴伐利亞政府的施政綱領的。馮·洛索夫將軍和馮·賽塞爾上校以及其他顯貴也將列席。
有兩點考慮使希特勒作出了迅速的決定。第一點考慮是,他懷疑卡爾可能利用這次集會來宣佈巴伐利亞獨立和維持爾斯巴赫王朝在巴伐利亞復辟。
11月8 日一整天,希特勒一直在設法會見卡爾,然而沒有如願,卡爾要到9 日才肯見他。這隻有增加了這位納粹黨領袖的懷疑。他必須先發制人。而且——這是第二點考慮——貝格勃勞凱勒酒館的集會提供了11月4 日所錯過的機會:把三巨頭一網打盡,在手槍威脅下強迫他們同納粹黨一起進行革命。希特勒決定立即採取行動。11月10日的動員計劃取消了;衝鋒隊臨時改派到這家大啤酒館執行任務。
啤酒館政變
1923年11月8 日晚上9 點差一刻的時候,卡爾對3000名左右坐在粗木桌子邊、以巴伐利亞方式用石缸子咕嚕咕嚕大口喝著啤酒的市民已經講了半小時的話,這時候衝鋒隊包圍了貝格勃勞凱勒酒館,希特勒排開人群走進了大廳。正好在他手下的人在門口架起了1 挺機關槍的時候,希特勒跳上一張桌子,為了吸引注意,拿出手槍對著夭花板開了1 槍。卡爾馬上停止了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