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木頭塌下來,那也是能砸死人的,這座大雄寶殿最起碼荒廢了八九十年了,更不用半個世紀以來都經受著風沙的洗禮,說不定吹口氣就會塌掉呢。
“沒事的,莊睿,你看這些柱子,都是由上好的楠木和松木做的,而且看年頭應該不超過200年,加上這地方常年乾旱少雨,是不會坍塌的……”
任博士笑著對莊睿擺了擺手,幹考古這行當,對於各種建材要十分的瞭解,別的不說,就是在古墓裡,也是大量用的木材的。
一個合格的考古學家,必須要能根據木材的表現,粗略的判斷出其年代和樹種,就像是明十三陵宮殿內的柱子,幾乎全都是由昂貴的金絲楠木製成,那種木料到清朝的時候就已經絕跡了。
相傳乾隆皇帝在建造自己的皇陵時,曾經下令修繕明帝陵墓,其實就是為了偷盜那金絲楠木用於建造自己的寢宮。
而且這座寺廟的結構,完全秉承了古代建築風格,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透過樑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
這樣一來,即使大殿的四壁倒塌,頂壁也不會塌陷了,正應了古代建築中“牆倒屋不塌”的說法。
聽到任博士的解釋後,莊睿也放下心來,跟在任博士身後進了大殿,整座大雄寶殿高約十多米,但是除了中間供奉的三尊佛像外,就是空無一物了。
三尊佛像均是高達七八米,姿態莊嚴,面目慈祥,上面的彩塑還沒有完全褪去,只是身周供奉著的黃色布幔,已經腐朽成灰了。
看到那三尊佛像的造型,莊睿笑著說道:“師兄,這座寺廟比咱們想象的還要早一些啊……”
殿內居中供奉的是為現在世釋迦佛,左側為過去世燃燈佛,右側為未來世彌勒佛,這是“豎三世佛”,分別是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佛文化自東漢正式傳入中國之後,到了隋唐兩代,被加入了許多中國元素,大多寺廟供奉的都是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上面所說的三種佛像被稱之為“橫三世佛”,只有早在隋唐之前的寺廟,才會供奉“豎三世佛”,是以莊睿才會有這個說法。
“嗯,莊睿你對於這方面倒是挺有研究的,走,去後面看看……”
任博士圍著三尊佛像轉了一圈之後,發現地面除了沙礫灰塵之外再無別物,就連桌椅供臺都沒有一張,頓時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他們是來尋找發掘古代遺留的文物的,而不是進廟參拜佛祖的。
“莊大哥,中川說他要拜佛……”
正當莊睿要走出去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了嚴翻譯的聲音,回頭望去,中川正跪在大殿當中的世釋迦佛前面,行著跪拜大禮。
“給中川說,讓他快點,這座古寺很大,一時半會看不完的,一個個都拜下來,估計天都黑了……”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以神道教為主,佛教次之,在日本也有著大量的佛教信徒,所以莊睿對中川的這個舉動倒是沒怎麼放在心上。
(PS:很認真的求月票推薦票支援,一張不少兩張不多,先謝謝朋友們了。)
一千一百零九
“莊大哥,中川說他此次來到中國,要逢佛必拜,這三尊佛像都要拜上一下的,他讓咱們先去轉轉……”
嚴翻譯把莊睿的話說給中川聽之後,中川嘰哩咕嘟的又說出一番話來,雙膝始終跪在地上面對著眼前高達七八米的大佛,模樣非常的虔誠。
莊睿想了一下,開口說道:“彭飛,你跟著他,我和任哥先去後面看看……”
這座應該是始建於隋唐時期的佛寺,建築風格在內地是非常少見的,莊睿現在只想一睹為快,也懶得和中川廢口舌,當下交代了彭飛幾句,讓他看管好中川。
彭飛和莊睿相處了好幾年,兩人之間早有默契,他明白莊睿的意思,當下點了點頭,說道:“莊哥,您就放心吧,有我看著,他什麼貓膩都玩不出的……”
“行,你注意點,我們去後面稍微轉一下就回來,明天再好好勘測……”
今天已經是四點多了,眼瞅著太陽已經西下,光線已經有點陰暗了,也錯非是莊睿這些整天和古墓屍體打交道的人,要是換做個膽小的,根本就不敢在這渺無一人的地方走動的。
不過晚上也看不出什麼來,莊睿只想大體的瞭解一下這座古寺的建築構成,以便明天入手勘察,看看是否還能找到什麼有價值的物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