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義材心花怒放,心情甚是愉快,所以說話也輕鬆一些,道:“此番來朝,收穫實在太大,只是倭國現在百廢待舉,我欲早些回到倭國,籌措錢糧,噢,步槍之事,要儘快為好,金銀之事,倒是好商議的,就怕大明皇帝不準,卻有些難了,不過料想鎮國公言出必踐,既然答應此事,定然會有保證,那麼,我想過幾日就坐船回國,也好早些招募武士。”
葉春秋心知他怕夜長夢多,倒也沒有拒絕,便道:“什麼時候走,殿下打一聲招呼,葉某為殿下踐行。”
說著,足利義材便動身告辭,葉春秋將他送出去,叫了仙鶴車,要將足利義材送去鴻臚寺,足利義材突然駐足,道:“下國若是編練新軍,該用什麼名號好一些?”
(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授人以魚
葉春秋倒是沒有想到足利義材連這個都會問他,倒也看出了足利義文這是有著討好的心思,並沒有感到反感,隨即道:“倭國練兵,乃是典範,不妨就以模範新軍為名若何?到時一切軍制,都以鎮國新軍相仿。”
足利義材記下了,沒有說好,也沒有說壞,便登上了車。
模範新軍……
葉春秋看著足利義材的馬車去遠,心裡想,模範之名,正合自己的心意。
倭國是鎮國府對外政策的第一步,或者說,這是鎮國府對外的第一次嘗試,不只是通商和許諾對其徵夷大將軍府的保護政策,甚至是這個新軍,也是首創。
葉春秋倒是對這個模式報以了很大的期望,在西洋和東洋這種人口眾多的地方,開疆拓土是大可不必的,畢竟要統治這樣多的人口,很容易讓入侵者陷入泥潭,與其如此,不妨採用這種體制為宜。
所以葉春秋很希望倭國成為與鎮國府合作的典範,一旦倭國這個典型樹立起來,那麼接下來,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葉春秋見完了足利義材,便在次日入宮,將此事都和朱厚照說了。
朱厚照的第一個反應,倒是顯出了驚訝,甚至帶著幾分顧慮地道:“將步槍給倭人用,就不怕養虎為患嗎?”
葉春秋早就想到小皇帝會提問到這個的,所以也早就有了要好好一番解釋的準備。
“不會。”葉春秋道:“臣這是授人以魚,因為他們有了金銀,就可以得到槍彈,因此將來,幕府的絕大部分開支,都將用在槍彈上,如此一來,他們對於生產,可謂是有心無力;而倭人歷來對於神兵利器素來有興趣,若是鎮國府不供應槍彈,他們反而會砸鍋賣鐵,想盡各種手段,得到製造步槍的技術,會想方設法的開設作坊,培養匠人,雖然這些技藝極難,想要徹底掌握,沒有數十年的功夫也無法突破,可一旦他們拼了命,將來的事可不好說,與其讓他們將所有的資源拿來買,總比讓他們費盡心機去造的好,何況他們只要肯買,就等於是為咱們大明培養匠人和人才,實實在在的,繁榮鎮國府,可以讓鎮國府後顧無憂的,僱傭更多人提升工藝,不斷的積累技術,這又何樂而不為?”
聽完葉春秋的話,朱厚照覺得是挺有道理,按照葉春秋的說法,在這件事上,大明反而是有著更多的好處。
朱厚照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一些,道:“原來如此,你若是覺得可行,就這樣辦吧,記著,鎮國府的槍彈可不能便宜賣了。”
葉春秋微微一笑道:“自然,有孫大掌櫃在,不會吃虧的。”
朱厚照伸了個懶腰,顯出了有幾分慵懶,道:“秦皇島現在如何了,朕已經幾個月不見了,不知現在可有什麼進展?”
那秦皇島的情況,幾乎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在葉春秋的案頭上,所以葉春秋雖也許久不曾去秦皇島,卻也大抵知道一些情況,便道:“秦皇島的主要設施已經完善,燈塔、港口、船塢,可謂是一應俱全,水泥的道路,而今也接近要華環島修築的差不多了,還有……”
葉春秋林林總總地,將秦皇島的情況做了一個彙報,而今的秦皇島確實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百萬兩銀子,朝廷半年的歲收砸了進去,招募了無數的能工巧匠,已經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自古以來,這中央王朝建築大工程的能力一向是爆表的,從長城到紫禁城,再到治河,這種動輒發動數萬乃至於數十萬人工程,都能井井有條,這裡頭所牽涉的學問,可不小,要組織這麼多人幹活,難度極大,要知道當時的元朝,就是因為治河不利而導致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徹底將這蒙古王朝埋葬。
好在這方面,漢人有許多現成的經驗,再加上鎮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