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局技術處理化檢驗室主任,既是‘爆炸王’也是‘物證王’,他前年透過爆炸殘留物分析比對,成功串並上三起爆炸案,那個案子是全國首起跨省利用爆炸現場物證併案偵破的經典案例,被收入公大教材。”
反正睡不著,乾脆跟他們談談,鼓舞鼓舞士氣。
韓博睜開雙眼,微笑著說:“我們技術民警不同於為民分憂解難的110巡警,不同於奮勇擒兇的刑警,也不同於赴湯蹈火的消防武警,我們的工作是在蛛絲馬跡中去偽存真,辨識善惡,可以說我們是幕後英雄。
我們技術民警雖然只佔總警力的2%甚至不到,但絕對是一支學最高、素質最高的精幹之師。不但有全國政法系統惟一的工程院院士,還有上百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和上千名高素質的青年人才。”
你是,我們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萬鵬暗暗腹誹了一句,酸熘熘說:“韓隊,我感覺您對分局和縣局技術中隊比對我們好。您是我們領導,對他們而言您只是指導,不能這麼厚此薄彼。”
“我前段時間幹什麼你們全知道了?”
“知道,前幾天才知道的。”
“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
韓博拍拍牆,循循善誘說:“你們感覺自己很辛苦,也確實很辛苦,感覺搞技術沒盼頭沒前途,可是縣局技術中隊的同行呢,他們更辛苦。你們至少在市局,至少在市區工作。他們在縣裡,總共三四個人,卻要負責勘查全區全縣的所有刑事案件現場。
平均下來每年大概五百起到一千起這個數量,按規定現場勘驗不得少於兩人,也就是說這些現場他們絕大多數都得去。每次勘查,盜竊現場可能一至兩小時完成,命案等大案甚至好幾天……”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跟區縣公安局的同行一比,市局技術民警真算不上辛苦,萬鵬等人沉默了。
韓博輕嘆一氣,接著道:“事物是相對的,比較也是相對的。我們叫苦,老百姓會問,你警察再苦能比工人苦?工人與礦工相比又如何?以前人們常說,人生有三苦,跑船打鐵做豆腐。
你工人能和人家比麼,你工人至少有工會,有退休工資,有醫療保險,農民有什麼?比不了,不能這麼比。幹一行怨一行,大老闆一樣會叫苦。”
吳宇楠鬼使神差問:“韓隊,您覺得苦不苦?”
“苦,但我不會叫苦,並且覺得苦中有樂。當然,我之所以有這種感覺與家庭有一定關係,我父親是木匠,很早就出去搞裝修。我妻子做外貿,收入不錯,沒什麼家庭壓力,不需要去考慮太多現實問題。”
韓博不無尷尬地笑了笑,帶著幾分自嘲地說:“不需要為五斗米折腰,可以去追求理想,甚至可以冠冕堂皇讓別人跟自己看齊。細想起來真慚愧,其實壓根兒沒資格同你們聊辛不辛苦。”
他絕對是最謙虛的一個領導,待人和和氣氣,沒一點架子。
別人謙虛會給人一種虛偽,一種表裡不一的感覺,他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很真誠或者說是一個很真實的人。
他做事特認真,不會說什麼“你們跟著我幹”,卻能讓人不由自主跟著他幹。並且確實有水平,除了法醫檢驗,技術這一塊似乎沒他不懂的。
想到經偵大隊那些人對他的尊敬乃至崇拜,萬鵬赫然發現跟他後面幹或許真有前途,至少能學到點東西。(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一章 現場勘查(求訂閱)
凌晨5點半,準時起床洗漱吃飯。
港口區分局技術中隊民警來比預料中更早,把昨晚在現場蒐集到的物證全部移交給技術大隊。辦完移交手續,直接編入01。01案專案組現場勘查組,在大廳待命,等會兒一起去勘查現場。
韓博三口兩口吃完飯,來到大廳前,命令副大隊長陳其文整隊。
“向右看……齊,向前……看!”
“報數!”
三十多人,按高矮個排整整齊齊。
李佳琪昨晚沒能跟著一起去現場,回李家別墅剛躺下睡著,接到值班室緊急通知連夜趕回單位備勤。
一人生病,全家吃藥,這種事不是第一次遇到。
本以為兄弟省市發生了什麼惡性案件,沒想到南港發生大案,具體什麼案件不清楚,但從港口分局同行一大早送來的“破銅爛鐵”上可以猜出是什麼性質的案子。
果不其然,“少帥”走到眾人面前,異常嚴肅說:“同志們,昨晚8點20許,我市局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