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的陣帳,請他發兵援救父親脫離險境。祖大壽見清兵人多勢眾,明軍不是清軍對手,認為救援根本沒有可能,只會徒增傷亡,危及明軍自身,遂當場拒絕。
吳三桂知不可強,大哭而去,並立即召集二十名家丁,如狂風般地衝入重圍。清兵愕然,不知底細,竟任由吳三桂衝入。吳三桂在找到父親的人馬後,大呼:‘跟我來!’並帶領五百騎一路奮勇衝殺,終於殺出重圍、奔回寧遠。這次戰鬥震驚全軍。從此少年吳三桂‘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英名,遼境無人不知。”
遼境無人不知,就是諷刺我連這事都不知道羅?我默然不語,心底卻思緒萬千。看來一個人本有正惡兩面,也有忠奸兩面,並不是誰生下來就註定要作漢奸的。其實我也看過一些網路文章,稱吳三桂本已決定投順李自成,是因為其父吳襄被李自成手下拷打,既怒不可遏,又痛感李自成對投降者冷血無情,自已作為投降者必定沒好下場,才引清兵入關的,細細想來,這種論點也頗有幾分道理。
從洪承疇剛才所說的故事裡,吳三桂還是十分孝順的,為其父的事情而與李自成反目,也是十分可能的。無論他多麼壞,這個“孝”字總是值得讚歎一聲的。而陳圓圓只是吳三桂的小妾,又是個妓女,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情恐怕並不可靠,多是後人牽強附會出來的。若吳三桂果真只是為了陳圓圓這個妓女,而與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翻臉對抗,他手下的兵士又如何肯在明朝政權已完蛋之後,仍死心跟著吳三桂,繼續為他賣命?
說到膽量和抗清決心,吳三桂其實也並不缺乏。吳三桂就是出生成長於充滿戰火的遼東,也是出生於擁有長期抗金戰史的家族,這無疑從小就鍛鍊了他的勇力氣魄和抗清意識。在戰場上,少年的吳三桂就驍勇非常,敢於在與清兵的對抗中以少勝多,甚至只帶二十個家丁就敢衝入四萬人的清軍大陣;中年時,在李自成聲勢如日中天、打進北京後,又敢於和李自成反目,在山海關外決戰、一賭生死;年老時,他還敢反抗那時已樹大根深的清朝政府,造反並稱帝;看來只要利用得當,把吳三桂的膽量始終用到抗擊清兵的正途上,還是大有可為的。至於那段被扭曲了的歷史,我相信在我和崇禎的參與下,恐怕是不會重現了。想到這裡,我對吳三桂的印象有所改觀,不再那麼厭惡了。
但無論如何,吳三桂是不得不防的,所以我還是力主初二早上便出發,前往寧遠救援,以防吳三桂投降的結果發生。
洪承疇沉吟道:“不知多爾袞他們是真撤走了,還是假撤實留?如果清兵就埋伏在附近,恐怕我們會中了埋伏。我看,還是步步為營、穩步推進為好。再說了,明日就動身出發,也太倉促了,士兵們沒準備好,騎兵剛打完大仗,步兵剛趕來山海關,總得讓他們休息和慶賀一下,同時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以穩定軍心。”
我嘆道:“我們在這好吃好喝地過年,可是寧遠城兵臨城下,城裡人心惶惶,無心過年;錦州城裡更是糧盡援絕,恐怕都在人吃人了。一念及此,我們又怎能安心過年。至於埋伏一事,我們這幾日已派出騎兵去偵探,並未在赴守遠路上發現伏兵,我看不足為懼。清兵大約是回松山過年了,我們正可一鼓作氣,把圍困寧遠的清兵趕跑,然後再去松山決戰。”
洪承疇沉吟半晌,終於同意了我的方案。於是我們再和中高層將領討論了一番,將領們有的贊成,有的反對,在我們反覆權衡利弊後,最終把這事定了下來。
第九十章 馳援寧遠
初一下午,我們在山海關附近的兩個景點去遊玩了一番,權當放鬆。
我們先去了老龍頭景區,聽說這裡就是大海之濱了,我興奮異常。我雖然名叫張遠航,但在那個時空裡,我從來沒見過大海,更別提揚帆遠航了,所以我對於大海,總有種莫名的思念,不想在山海關能夙願得償。
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里處的渤海之濱,由寧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樓、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組成。萬里長城像一條趴在神州大地身上的巨龍,東端在山海關城南公里4處直插入海,猶如龍頭高昂,成為明長城東部起點,因此這段長城就形象地被稱為老龍頭。老龍頭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由戚繼光修築,是一座海陸軍要塞,能防止敵人從海灘上悄悄入關。
渤海雖然僅僅是內海,或者說是一個超大海灣,但仍然是海天一色,無邊無際地遼闊,風光壯麗、景色迷人。在大海的面前,人顯得那樣的渺小,而海水並不以為驕傲,只是靜靜地漲起一輪輪的海潮,拍在岸邊的礁石和城牆上。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