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的,淑繡和周圍的人逐漸熟絡起來,與樟和村的女人們彼此之間的走動也漸漸地多了。這天傍晚,她到沈家來給沈太太送她請自己繡的一副盤金繡品,說是要送給自己母親當壽禮的。沈太太拉著淑繡寒暄了兩句,便提出請淑繡陪她到外面走走,沈家也是樟和村有頭有臉的人家,沈先生和王家還是生意上的夥伴,淑繡沒有多推辭,便陪著沈太太從後門出去,一路行至樟和村西頭的村口。
樟和村西頭有條河,名為樾河,樾河上架了一座石橋,橋頭還築了一排美人靠,不知道年代有多久了,反正上面的漆已經有些剝落了,露出暗黃色的木質條紋。“坐下歇會兒吧。”沈太太挪了挪腳,沒等淑繡回答,就在那美人靠上落了座。淑繡在她身邊坐了下來,略微把身子扭一扭,調整到一個舒服的姿勢,視線正好正對著不遠處的石橋。
淑繡望著眼前的石橋,總覺得哪兒不對勁,看了半天,突然叫了起來:“咦?這橋是雙孔的啊。”——修橋只能修單數橋孔,據說這是規矩,這個規矩有什麼出處,淑繡並不知道,只知道不按規矩辦事肯定沒什麼好處,比如自己。
沈太太臉色一沉,連忙把手指放在唇上,小聲噓了一聲,對淑繡擺擺手:“別這麼大聲,小心讓人聽見。”
“怎麼了?”淑繡好奇地問。
“怎麼?你不知道這座橋的來歷?”沈太太靠近淑繡,神秘兮兮地說,“修橋的人啊,原是個寡婦——”
“寡婦?”淑繡吃了一驚,“是樟和村的人嗎?”
“嗯。”沈太太點點頭,“是樟和村一家姓吳的人家。男主人是個絲綢商人,跑碼頭的時候被人劫財害命,橫死異鄉,家產就全歸了這年輕寡婦了,這吳家的寡婦當年可是我們樟和村最有錢的寡婦。”沈太太擠眉弄眼的神態讓淑繡覺得有些不舒服,只是不方便表現出來罷了。沈太太仍在滔滔不絕地說著,“這吳家寡婦啊,依仗著自己年輕貌美,早年在閨中又讀過幾年書,肚子裡有些墨水,所以平日裡不把咱這樟和村的婦人們放在眼裡,自己獨來獨往的。日子久了,也耐不得寂寞了。別人家的女人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家裡侍奉老人照顧孩子,她左右也沒個孩子,一個深宅大院除了她自己就是些下人們,沒人看沒人管的,慢慢的竟然開始放蕩起來,跟城裡那些酸文人們攪和在了一起,而且——越鬧越離譜。”
“哦?那她後來怎麼樣了?”淑繡微微皺起眉,隱隱有種不詳的預感。
沈太太聳聳眉毛:“還能怎麼樣?紙裡包不住火,她到臨了還不算難逃一死。”
“什麼?!”淑繡失聲喊道,“她死了?那這橋——”
“這橋是她出資建的,說是個樟和村的人謀福利的。其實修橋的時候她也差不多明白自己的時日無多了,所以也就一擲千金豪不心疼,用上好的石料,請最好的工匠,最怪的是——她堅持要修十六孔的雙數橋。就這一下子,犯了眾怒。大家都罵她壞了修橋的規矩,告到縣上,又翻出她往日裡那些風流事兒來,她的日子也就算到頭了。”
淑繡覺得渾身莫名的發冷,愣了半晌,問道:“既然是壞了規矩,這橋怎麼還留著?”
“是有人說這橋該拆,但是村裡人正準備拆橋的時候,頭天夜裡樾河水突然暴漲,有風水先生就說咱這村子西面有個豁兒,這橋正好把這個豁兒給鎮住了,如果要拆,反而要給咱們樟和村惹禍——其實誰知道呢,沒準兒是哪個修橋的工匠和這寡婦勾搭上了給這橋下了降頭也不一定呢。”沈太太撇撇嘴,“總之,一說不拆橋了,樾河水也退了,真是邪門,反正拆橋的事兒也就此擱置下來了。”
淑繡眯起眼,把目光轉向石橋:“不過有了這橋,樟和村的人出門也就方便了。否則這麼寬的樾河,擺渡又不方便,要是繞道,得多出一天的路程來,何況樟和村四面環山,路並不好走。”
“那倒也是。”沈太太點點頭,“不過,咱們樟和村的女人是不讓過這橋的,這橋只能讓男人踩,女人要想出去,就得老老實實繞道。名字叫寡婦橋,卻淨是些男人踩來踩去,要是吳家寡婦地下有知,還真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兒。”沈太太突然咯咯地笑起來,臉上帶著種咬人的痛快,彷彿她此時就踩在這個吳家寡婦的身上一樣。“對了——”沈太太突然把目光轉向淑繡問道,“你知道,這吳家寡婦是怎麼死的麼?”
淑繡搖搖頭,沈太太壓低聲音,一字一頓地說:“被生剝了人皮,丟到酒缸裡慢慢淹死的……”
一陣冷風颳過,淑繡猛地打了個寒噤,沈太太也住了嘴,因為她們不約而同的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