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間開始。為了防止華軍的穿插,東南方面軍還給每個集團軍指定了予以扼守的中間地區。
同時為了掩護撤退。波塔波夫將軍指揮的紅軍第5集團軍受命從4月11日起對中國第1裝甲叢集發動反擊。該集團軍為此動用了4個損耗嚴重的軍:步兵第27、31軍,機械化第22、9軍,其中步兵第27軍只有1個步兵師和1個團,而另一個師已經不知去向。他們所面對的是中國第1裝甲叢集的5個精銳師。
和前幾次反擊一樣,蘇軍在沒有充足的裝備時間(不到一晝夜)、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匆匆忙忙的向中國人發動了進攻並遭到了嚴重的損失,已經沒有多少火炮和坦克的蘇軍在戰鬥中大量使用了燃燒瓶(蘇聯的很多酒廠已經開始大量生產這種號稱“莫洛托夫雞尾酒”的武器)。他們所取得的最大進展是機械化第9軍用了3天時間才推進了區區15公里,而且很快就被中國人打退。
但這次戰鬥也並非毫無意義:在經受了紅軍這一系列的猛打猛衝之後。中國陸軍總參謀部感到西北集團軍群的裝甲師在沒有步兵掩護的情況下,側翼非常不安全。因此在4月11日,第1裝甲叢集暫時轉入防禦,以等待步兵師的到來。與此同時,中國陸軍總參謀部對整個南線戰場形勢的判斷也產生了錯誤:雖然他們早在4月9日便發現蘇軍有後撤的跡象,但直到4月13日總參謀長蔣百里還認為紅軍統帥部不會允許東南方面軍實施戰略撤退。在這些因素的制約下,中國第1裝甲叢集並沒有按照原計劃對蘇軍縱深長驅直入,而是在和紅軍後衛部隊的一系列艱苦的交戰中緩慢前進。
(五百六十九)戰火中的童年
由於東南方面軍的撤退組織的較為嚴密,在以後的戰鬥中,高度摩托化的中隊雖然先於蘇軍在4月15日到達“斯大林防線”,但東南方面軍卻能夠成功地逃脫包圍,並阻止華軍向烏法的第一次進攻。對此,中國將軍杜玉明後來回憶道:“我們對(南方)敵人只能實施正面突擊,但摩托化兵團卻一次未能突入敵人的戰略縱深或迂迴敵人,自然更談不上大規模合圍了”。總的來說,中國統帥部對於西北方向的戰鬥並不滿意,蔣百里對此評價如下:“西北集團軍群進展緩慢,而且遺憾的是,損失很大。西北集團軍群當面之敵頑強而有力。”
但不管怎麼說,此時華軍的鐵鉗已經合攏,對合圍中的蘇聯軍民來說,末日已然來臨。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城南,火車站。
“真的要允許這裡的平民撤走?”
胡璉看著面色顯得有些憔悴的東方白,啞著嗓子問道。
“當然。”東方白說道,“我們是軍人,不是屠夫。再說平民消耗的糧食太多了,我們不是斯大林那樣的屠夫,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餓死,給他們一條活路,對我們來說也是解脫。”
胡璉聽出了東方白話裡的“潛臺詞”,抬頭看了看擠滿了俄國平民的火車,苦笑了一聲:“你竟然允許他們乘座火車離開,這也太誇張了吧?這火車對咱們也是很有用的啊!”
“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火車了。”東方白麵無表情的說道。此時急於逃命的俄國平民正蜂擁的擠向車廂。東方白看到一個小女孩被擠倒在了地上,哇哇地大哭起來,他快步跑了過去,將小女孩從地上抱了起來。
可能是由於飢餓的關係,小女孩顯得十分瘦弱,臉色看上去似乎比東方白還要白。
東方白從衣袋裡掏出一包“薩其瑪”放到了小女孩的手裡,小女孩認出了這是食物,眼中閃出了光亮,她用哆嗦的小手小心的撕開了包裝紙,放到嘴裡咬了一口。細細的咀嚼了起來。
“莉薩!莉薩!你在哪兒?”一座車廂的車窗裡,一個戴著頭巾的中年婦女焦急地用俄語呼喊著。小女孩聽到了呼喊聲,立刻轉頭叫了起來:“媽媽!媽媽!”
東方白抱著他向人群走去,俄國人看到一位中官。立刻自動的讓開了一條路,東方白來到了車窗前,將小女孩從視窗遞了進去,交到了她母親的手中。
小女孩的母親感激地看著東方白,小女孩怔怔地瞅著他,東方白看著她們,臉上仍然沒有任何表情,他衝她們點了點頭,便轉身走開了。
胡璉遠遠的望著這一幕,禁不住呵呵一笑。
此時東方白和胡璉都不知道。剛剛的一幕,會因為那個小女孩的關係而載入史冊。
遠處的炮聲變得激烈起來。
“……我們一家人離開飢餓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情形,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的戰鬥非常激烈。曾幾何時,美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