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看了一眼高俅,在京城汴梁地時候,這個小廝還是一副謹小慎微的樣子,但現在已經心眼活泛的像個積年老吏。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句“屁股決定腦袋”。高俅現在是個官啊,掌書記,九品官,坐在這個位子上,他開始顯露出那種固有的精明與狡猾。

趙興對高俅的話深表贊同,但是官府出錢平兌,還有個問題:“杭州災民數萬,如果不靠富商捐獻,朝廷哪來地錢購糧呢?”

高俅晃晃茶杯,答:“路上,蘇公跟我談起這事,說他打算上書朝廷,請求朝廷允許在杭州售賣度牒,每份度牒賣到三百貫到五百貫,賣上一千份度牒,幾十萬貫到手了,足夠賑濟杭州災民了。”

趙興同意對方的說法:“豈止,要真有幾十萬貫,可以幹大事了。”密州椎易物去年一年的稅收是八十六萬貫,如果每份度牒按五百貫售賣地話,杭州多了一千個僧人,官府就會多出五十萬貫可支配地救災款,這筆錢足夠幹很多事了。

高俅指指汴梁方向,補充說:“太后那裡,估計這事難度不大。杭州上百座寺院,多一千個僧人,也就是每個廟多十個人而已。關鍵是怎麼運糧來,要用最少的錢運來儘可能多的糧食,這點就需要趙兄幫忙了。”

趙興點點頭:“高兄,我已經決定辭去密州官職了,今後你我二人共事,你就稱呼我離人吧,我可以稱呼你炎師。海運糧食的事我親自去辦,你放心,保證運回來最便宜的稻穀。”

高俅從善如流:“離人兄,關鍵是要量大,如果一船一船的運,杯水車薪呀,杭州十幾萬人,每人一升米能吃幾天?若一次連一升都發放不了,那百姓老處於飢餓當中,運糧船來回跑趟子,總是疲於應付——要一次運足,讓百姓家有餘糧,能支撐到下次放糧,這才妥當。”

“這個不成問題”,趙興笑著回答。

不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