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寫下了《梁山泊見荷花憶吳興》的絕句:“花開南北一般紅,路過江淮萬里通。飛蓋靚妝迎客笑,鮮魚白酒醉船中。”
據《邵氏聞見後錄》說,王安石變法時急功近利,有個小人趨炎附勢,迎合道:“把梁山泊八百里湖水放掉,建成農田,那獲利可就大了。”王安石見他盡出餿主意,一笑之後,慢悠悠地說:“這個辦法好倒是好,不過,那放掉的水哪裡安頓呢?”在座地劉分攵諷刺道:“在旁邊再鑿一個八百里地湖,不就得了!”因為這個典故。蘇轍在此詩中的自注指出“時議者將幹此泊,以種菽麥”。
在大宋,梁山泊是文人學子最喜歡地旅遊點。慶曆七年(1047)韓琦出知鄆州,路過樑山泊,也有詩寫水鄉澤國的浩淼。而所謂地“梁山水滸群盜”,其實在大宋並不存在。
最早記述宋江等盜匪的《蕩寇志》只記載宋江三十六人等縱橫山東河北,卻沒說過這些人把梁山水泊作為根據地。而宋史中。也只記載過元年間(1086)前後,王安石變法導致民不聊生,有個叫做“黃麻胡”盜寇地在梁山鬧事,蘆葦蕩成了他地保護屏障,即便縣老爺派人豎起長梯以“窺蒲葦間”,也久剿無效。但稍後,隨著王安石倒臺,新法取消。這夥匪徒也銷聲匿跡。
據記載,恰好在《水滸傳》傳世的明代,梁山泊才成為造反民眾的一方聖地。據《明史》記載,直到崇禎十四年(1641),還有“大盜李青山眾數萬,據梁山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