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好一點,就出來撿礦泉水瓶,現在背起揹簍來很吃力,不像地震前那麼輕鬆。但也得背,不背怎麼辦?另外,“狗日的地震”把她孫女也給震死了!她說孫女都14歲了,如果不死,再過幾年就上高中考大學了,讀了大學就可以掙錢養活她了。但孫女死了,以後沒人管她了。談到孫女的死,她好像在向我講述一個鄰居的故事,沒有責怪,沒有謾罵,沒有悲傷,沒有哭泣,只有惋惜。我問她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她說沒想那麼多,想那麼多幹啥?地震來了,想得再多,還不是什麼都完了!說著,她兩眼一閉,開懷一笑,一副知足常樂什麼都無所謂的樣子。

根據我的觀察,三位大媽在撿礦泉水瓶的過程中,也有明爭,有暗搶,有算計,有猜疑,甚至有時還會大打出手,互相爭搶。原因是,三位大媽都向我說到了同一問題:要撿到一個礦泉水瓶,很不容易!一是靠運氣,運氣好,今天出門就能多撿幾個,運氣不好,明天出門就會少撿幾個,甚至沒有;二是礦泉水瓶賣不了什麼錢,一斤才賣1.5元。而且,厚皮的礦泉水瓶要撿上24個才有一斤,薄片的礦泉水瓶要撿上25個才有一斤。就是一天撿上100個,也才4斤,而4斤才6塊錢。問題是,要撿100個礦泉水瓶不容易!

好在汶川大地震像山裡的一根草繩,把三位大媽捆在了一個揹簍上。每當沒有礦泉水瓶可撿時,我會發現,三個揹簍常常緊靠一起,三位大媽圍在揹簍的四周,一起聊天。聊死人,聊活人,聊莊稼,聊家常,聊空降兵,聊志願者,有時還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揹著揹簍晃來晃去的日子,倒也過得自在悠閒,十分飽滿。揹簍好像就是她們活著的見證,就是她們生活的全部,就是她們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不管日子多麼不易,她們只要背起揹簍,就能裝下全部的酸苦;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她們只要背起揹簍,就能扛起所有的沉重!。 最好的txt下載網

鏡頭22 大山裡的小揹簍(3)

但最令我感動、最令我震驚的,還是另一個有關揹簍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位老奶奶。如果說上述幾位大媽用揹簍背起的,是一筐生活的艱難,那麼這位老奶奶用揹簍背起的,則是一座人格的大山!

老奶奶姓王,80歲左右,家住洛水一座偏遠的大山裡。一位山民告訴我說,老奶奶從小喜歡山,喜歡樹,喜歡花,喜歡草,尤其喜歡小揹簍,每次出門,揹簍總要背在肩上。老奶奶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山裡,她用揹簍背過柴禾,背過南瓜,背過化肥,背過糧種,傳說1935年紅軍長征路過川北時,還為紅軍背過雞湯。後來老奶奶長大了,再後來結婚了。老奶奶的丈夫是個外鄉人,常到山裡挖藥材,在彎彎的山道上,兩人相遇了,相愛了。婚後的日子很幸福,丈夫每日進山挖藥材,老奶奶每天揹著揹簍上山拾柴禾,晚上兩人點燃一堆篝火,一邊烤土豆,一邊唱山歌,小兩口的小日子像山裡的野葡萄,過得有滋有味。

可婚後第三年,有一天丈夫進山挖藥材,不幸跌下山崖,再也沒有回來,為老奶奶留下的唯一“遺產”,是一個只有6個月的兒子。從此,老奶奶再也沒有走出過大山。她用揹簍把6個月的兒子背到6歲;等6歲的兒子長大後有了孫子,她又用揹簍背孫子。這時候,山裡人的日子,像地裡的莊稼,一天天好了起來,房頂的炊煙漸漸有了生氣,山上的野果漸漸有了味道,而老奶奶的臉上,也開始有了笑容。老奶奶的揹簍背起的,不再是柴禾、南瓜、化肥、糧種,還有豬肉、大米、香菸、烈酒。尤其是每當背起孫子的時候,她瘦弱的肩膀,更是多了一份快活與力氣。老奶奶用揹簍把孫子背到上學的年齡,又用揹簍把孫子第一次背進了學校。

但是,5月12日這天,大地震從天而降,老奶奶的家垮了,兒媳砸死了,兒子也失蹤了!山民告訴我說,老奶奶的兒子在金河磷礦,金河磷礦在一個叫“歡樂谷”地方,這個地方很遠很遠,他們從來沒敢進去過。金河磷礦有礦工200多個,除了有幾個人跑出來,其餘全被大山埋在了下面!而老奶奶的孫子——唯一的一個孫子,這天在洛水中心小學上學。地震後,山上的老奶奶最先想到的就是孫子,於是她背起揹簍就往山下跑。但地震後,原來下山的路沒有了,老奶奶只好冒著餘震的危險,不顧山上滾落的飛石,繞道走了一天一夜,才從山上走到了山下,走到了學校。

老奶奶來到洛水中心小學時,一下就被驚呆了!她看見,學校倒塌的牆壁上,到處掛在孩子的胳膊和大腿;學校的操場上,遍地擺放著孩子的屍體;亂七八糟的廢墟上,到處是搶救計程車兵;廢墟的四周,到處是哭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