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9部分

這等效率在這個時代不可謂不高;事實上這也是李存勖在北岸精心準備了大半年時間才取得的成功。

若是放在大半年前,楊劉南城剛剛被吳軍圍困的時候,那時的晉軍是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快的渡河速度的。

至於西面與吳軍水軍的戰鬥,出乎意料的是,經過一夜的激戰後,吳軍最後居然被晉軍擊退了;換言之,如今渡口處依舊在晉軍的掌控之中。

這個結果讓李存勖有些驚訝,畢竟吳軍水軍之強他早有耳聞,若不是畏懼吳軍的水軍,他何至於打仗打得如此束手束腳;而晉軍的水軍卻不過是些旱鴨子臨時湊數的,實力應該遠遠不如吳軍才對。

他卻不知,其實他遠遠高估了吳軍的反應速度,昨天晚上趕到戰場的吳軍水軍並不多,僅僅是充當前鋒的少數戰船而已,其主力還留在後面,想要趕到至少還需要大半天時間才行。

事實上這個時代的軍隊反應速度都很慢,吳軍的表現其實已經很超出李存勖的意料了。

而僅僅憑藉前鋒的少量軍隊,未能突破晉軍的封鎖卻也正常。

不過李存勖也不打算改變之前的命令。

等到吃過點東西后,太陽也剛好升起,隨著一聲命令,大軍隨即出發。

從劉家村渡河之後,一直到隔馬山前,這一路上的地勢都非常平坦,只有偶爾一些小河擋住去路。

這樣的地形對於騎兵眾多的晉軍來說實在是太適合不過了。

所以李存勖命李紹榮領一千騎兵作為前鋒,為大軍掃清道路,同時清楚敵軍的斥候;命石敬瑭領五千騎兵從右翼進軍,命趙在禮率領銀槍效節軍從左翼進軍,他自己則率領從馬直和剩餘的突騎作為中軍,目標直指平陰吳軍大營。

而對於晉軍的作戰部署,不管是吳王楊渥,還是他麾下的那些將領們,此時卻是半點都沒有預料到。

……

平陰縣位於楊劉南城的東南方三十里處,其南方便是連綿的山區;而劉家村晉軍渡河的地點則位於楊劉渡口的東北方大約六十里處,與平陰的距離則為七十里。

當得到晉軍渡河的訊息時,包括楊渥在內,所有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晉軍的目標必然是直撲楊劉南城,與城中的晉軍一起,裡應外合,擊破圍城的吳軍。

他們是這麼想的,自然打算照此去應對。

事實上,這也是吳軍一直以來的打算,那就是將關注重點集中在楊劉南城方向,準備著在那裡與晉軍來一場決戰。

不得不說,當戰事來臨的時候,吳軍的這些將領們還是爆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較高的效率。

之前因為大軍輪替的緣故,從楊劉前方退下來的軍隊和後方補充上來的軍隊有些脫了節,從而導致部分營地出現混亂。

但隨著晉軍渡河訊息的傳來,這些混亂迅速被平息下去:剛剛退下來的軍隊紛紛請命,希望能參加接下來的大戰,而後方補充上來的軍隊則加快行軍速度,希望能夠趕得上決戰。

一大早,有新的訊息傳來,前去攔截的水軍前鋒未能突破敵軍防線,在天黑之前就被擊退了。

不過那些水軍將士從河面上觀看晉軍營地,發現成功渡河的晉軍人數眾多,至少都有兩三萬人,這個訊息讓楊渥等人深感驚疑。

畢竟這麼快的渡河速度,實在有些超出預料,所以楊渥覺得,或許是水軍將士的判斷有誤,畢竟他們也只是從河面上觀察到的結果,不一定很準確。

接著又有訊息說,有大批晉軍騎兵在南下活動,並與吳軍斥候發生衝突。

等到了上午的時候,有不少傳言都提到,晉軍主力似乎已經離開了渡河場地,目前正在南下,不過斥候們並沒有得到具體而準確的訊息,一切都只能靠推測。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晉軍一方的騎兵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清繳,他們驍勇善戰,人數又極多,完全遮蔽了戰場,讓吳軍一方的斥候難以接近。

得到這個訊息後,吳軍將領們頓時吵翻了。

剛剛率領軍隊從楊劉退下來的呂師周當即便站起來請命道:“大王,末將以為晉軍這是想以最快的速度突擊周將軍。楊劉與晉軍渡口距離不遠,若是隻敵軍只以騎兵南下的話,大半天時間就能趕到。即便是帶著步兵,只要行軍速度快些,也能在今晚抵達。末將以為我等不宜久留,應立即出兵支援。”

在這個時期,騎兵的行軍速度自然極快,一天走個**十里都不是問題,而步軍的正常行軍速度大約在三十里左右,不過在極端情況下,許多軍隊也能做到日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