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媽媽辦公室去翻翻那些報紙,看有沒有關於K市凍死了一個人的報導。不過她覺得報紙多半不會報導這事,因為老三是自己凍死的,又不是救人犧牲的,誰來報導他?

她想跑到西村坪去一趟,看看老三還在不在。但她不敢問媽媽要路費,而且又找不到出去一整天的藉口,只好坐在家裡乾著急。

她想起自己認識一個醫生,姓成,在市裡最大的一家醫院工作,她就跑去找成醫生。她問成醫生那家醫院最近幾天有沒有收治凍死凍傷的人,成醫生說沒有。她又問這種天氣呆在室外會不會凍死,成醫生說如果穿得太少恐怕有可能凍死。靜秋想,老三穿著軍大衣,應該不會凍死吧?

成醫生安慰她說,現在一般不會凍死人的,如果外面太冷,可以到候車室候船室去,就算被公安局當盲流收審,也不會在外面凍死。靜秋聽他這樣說,放心了一些。

靜秋認識這位成醫生,是因為成醫生的岳母跟靜秋的媽媽以前是同事,都在K市八中附小教書,而且兩個人都姓張,江心島上很多家庭一家幾代人都是“張老師”的學生。

成醫生的岳母已經退休了,但他們就住在學校旁邊。成醫生的妻子在K大教書,很會拉手風琴,他們夫妻倆經常在家裡一拉一唱,引得過路人駐足。

靜秋也會拉手風琴,但她完全是自己摸索的,沒人教過。她最先是學彈風琴,因為她媽媽學校有風琴,她經常去音樂辦公室彈。後來因為學生經常出去宣傳毛澤東思想,到很多地方去唱歌跳舞,沒人伴奏不行,又不能把那麼重的風琴抬到那些地方去,她就開始學拉手風琴。

學校有個很舊的手風琴,但老師當中沒有一個會拉。靜秋就叫媽媽把學校的手風琴借回來,她學著拉。風琴、手風琴都是鍵盤樂器,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靜秋拉了一段時間,就可以為同學們伴奏了,只是左手的和絃部分還不太熟悉。

那時會搞樂器的人不多,女的會拉琴的就更少。靜秋經常揹著手風琴,跟學校宣傳隊的人到江心島各個地方去宣傳毛澤東思想,江心島上的人差不多都認識她,不一定知道她名字,但只要說“八中那個拉手風琴伴奏的女孩”,別人都知道是她。

後來她從江老師家路過的時候,經常聽到江老師拉手風琴,佩服得不得了,就叫媽媽帶她去拜江老師為師。靜秋跟著江老師學琴,很快就跟江老師一家搞熟了。

江老師的愛人成醫生長相特殊,高鼻凹眼,人稱“外國人”,在江心島頗有名氣,走到哪裡都有人跟著看。有的小孩膽子大,常跟在他身後大聲喊“外國人”,他脾氣好,只回頭笑一笑,揮揮手走路。本書{炫…書—網}提供下載

成醫生的身世是江心島人的熱門話題,有很多版本。有的說他是美蔣特務,有的說他是蘇聯特務;有的說他父親是美軍上將,跟一箇中國女人生下了他,解放前夕,那個美軍上將就丟下他們母子倆,跑回美國去了;還有的人說他母親是共產黨的高官,在蘇聯學習時跟一個蘇聯人好上了,生下了他,怕影響自己的前途,就把他送人了。

成醫生對自己那幅“外國人”面相的解釋是他家有哈薩克血統,但誰也沒見過他的哈薩克父親或者母親,所以大家寧可相信他是特務或者是混血私生子。這幾個版本傳來傳去,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每種說法都令人信服。

靜秋比較喜歡“共產黨高官”這個版本,因為在她心目中美國人沒有蘇聯人好看,美國人鼻子太尖,是鷹鉤鼻,而鷹鉤鼻是狡猾的象徵。蘇聯人的鼻子沒有那麼尖,所以英俊、勇敢而又誠實。她其實也沒看見過美國人,連電影好像都沒看過,都是外面大字報、宣傳畫上看來的。但她看到過蘇聯人——的插圖,蘇聯男的都愛穿那種套頭的、衣領下開個小口、扣兩三粒釦子的衣服,腰裡繫個皮帶,很風度翩翩。

不知道為什麼,靜秋總是覺得成醫生跟老三長得很像,雖然老三的鼻子沒有那麼高,眼睛沒有那麼凹,走在外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跟蹤圍觀當希奇看,但她就覺得象。她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喜歡成醫生的外貌才會對老三一見鍾情的,還是因為喜歡老三才覺得成醫生英俊的,反正她時常把他們兩人混為一談。

靜秋問了成醫生之後,心想老三大概不會凍死了,但她一直到看見了老三的親筆信才徹底放心。

那天,靜秋的媽媽給她拿來一封信,說是西村坪的人寫來的。她一聽,差點暈了,心想老三大概是凍瘋了,居然把信寫到K市八中附小來了。她跟他見面的第一天就對他說過,叫他不要往這裡寫信,因為那時學生是沒有什麼信件的,如果有,那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