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出這句話來。
諸葛亮看著太史慈鄭重其事道:“此次能夠拿下冀州,郭嘉先生居功至偉,不知道主上拿什麼封賞郭嘉先生呢?”
太史慈聞言一楞,更加莫名其妙起來。
諸葛亮又道:“現在冀州與其說在主上的控制中,還不若說是在郭嘉先生的控制中,甄氏家族、辛氏家族對其言聽計從,張郃、高覽這等虎將乃是郭嘉先生一手招降,田豐、沮授只怕也是對郭嘉先生心折才會向主上低頭。即便是趙雲將軍,他和郭嘉先生相處的時日也多過主上吧?現在主上兵不血刃的進入到冀州,到底要怎樣對待郭嘉先生呢?又或者說,郭嘉先生現在到底怎麼想主上呢?”
諸葛亮的話令大帳中的人齊齊一怔,因為諸葛亮這話說得十分露骨,顯然是在懷疑郭嘉功高震主。
的確,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在冀州最有實力的人乃是郭嘉,而非是太史慈。
自古以來鳥盡弓藏無非因為臣子功高震主而已,現在郭嘉恰恰符合這一條。
問題是郭嘉根本就不是心懷叵測的人,他和太史慈之間一直是坦誠相待,名為君臣,實為良友,這一點大帳中的人都十分清楚,當然也包括諸葛亮和陸遜這兩個小字輩在內。
故此,諸葛亮這番話分外令眾人接受不了。
高順在一旁先受不了了,對諸葛亮不悅道:“你在胡說什麼?郭嘉先生豈會是恃寵生驕、野心勃勃之人?主上又豈會懷疑郭嘉先生,諸葛亮你還不給我向不在這裡的郭嘉先生道歉!”
其他將領也紛紛露出不悅的神色,顯然不滿意諸葛亮的說法。
太史慈卻不同聲色地看著諸葛亮,若是換了旁人,說出此番話來只怕太史慈早已經勃然大怒,但是對諸葛亮太史慈卻不會。因為太史慈知道諸葛亮絕對不是這種搬弄是非的人,而且諸葛亮平日裡最欣賞的就是郭嘉,他絕不會惡意誹謗郭嘉的,故此才要聽諸葛亮說完,此刻見眾將有些不高興,阻止住了眾人對諸葛亮的不滿。對諸葛亮沉聲道:“你有什麼話儘管說出來,不要繞彎子,免得大家心急。”
諸葛亮先對著太史慈深深鞠了一躬,絲毫不以太史慈看破他的用心為異,對太史慈道:“主上明鑑,剛才小子說的一番話並非是小子的心中話,而是主上進入冀州前後很有可能從別人的嘴中聽到的話。”
諸葛亮看著因為自己的話而思索的眾人道:“各位請想一想,天底下到底有多少人像我們這般瞭解主上與郭嘉先生的關係呢?只怕沒有幾個吧?現在郭嘉先生為主上謀奪了冀州,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謠言,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畢竟謠言止於智者。但是郭嘉先生的這番功勞自然會遭到別有用心的人的非議,各位以為然否?”
眾人這才明白,原來諸葛亮並非是真的懷疑郭嘉,而是在假設一種情況。現在看來,這種情況幾乎是必然出現的。
諸葛亮對太史慈道:“有道是‘三人成虎’,主上在入冀州前最好是做好應付謠言滿天飛的局面的準備。進一步說,不但主上需要做好準備,郭嘉先生也是一樣,他又不是主上,怎可能完全清楚地知道主上對他的信任呢?莫忘記主上和郭嘉先生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沒有見面了,一定會有許多陌生的地方。不要主上這裡沒有疑神疑鬼,郭嘉先生那裡反倒先對主上猜測起來。”
太史慈聞聽諸葛亮此言後,眼中閃過驚異的神色,不由得打量起眼前的諸葛亮,只見這未來的臥龍此時的身材已經完全有這時代一般成|人那麼高,那修長的身材帶有一種令人心折的氣度,不過最令人難忘的乃是他臉上帶有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完全不具備的成熟和穩重,想一想去年自己初見諸葛亮時,這小子的飛揚跳脫,簡直與現在截然相反。沒想到才一年,諸葛亮的變化居然這麼大。
太史慈當然更加驚異於諸葛亮剛才的那番話,這決定了諸葛亮和郭嘉的最大區別。
的確,郭嘉出謀劃策智計百出,而且大局觀相當不錯,雖然和魯肅比起來稍有不及,但亦不遑多讓。
不過郭嘉的大局觀更加表現在軍事上而非政治上,正如諸葛亮所說,郭嘉現在的處境實在很讓人擔憂,那並非是自己不信任他,而是因為郭嘉迎來了軍事上的勝利,卻沒有避免政治上的失敗。
郭嘉在軍事上的表現完全蓋過了自己的主公,卻沒有想到如何明哲保身。若是換了別人做郭嘉的主公的話,郭嘉只怕會立遭殺身之禍
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比郭嘉要成熟。而在歷史上,諸葛亮的長處也盡在於此。
太史慈只是想不到諸葛亮小小年紀就可看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