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簡·雅各布希望現代大城市能有更人性化的空間,因為城市道路不僅具有交通功能,還應包括安全、接觸和同化孩子等作用。然而,“在汽車塑造了城市的同時,城市本身也離不開汽車了。”美國建築師和規劃學者莫什·薩夫迪“殘酷”地把雅各布的夢想擊得粉碎。他認為,在這個日益城市化的社會,我們只能默默地承受城市被翻造、被高速路化、被汽車填滿的事實,我們無處躲藏,也無處逃避。“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詩人顧城這首《遠和近》的詩,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距離表現得淋漓盡致。據說,英國有這樣一個統計,講有車的人能容忍的步行距離為800米,讓他們走800米去做點什麼是可以接受的,但800米以上,他們就一定會想著開車去。這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情感悖論:車,拓展了人類行進的經緯,但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恰恰是車,束縛了人類放飛靈魂的翅膀。
“詩意棲息”的終極夢想
“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的這句話道出了人們隱藏在內心深處最美的憧憬和永恆的追求。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小農經濟社會里。毋庸置疑,是交通工具延展了人們“棲息”的廣度和寬度。汽車的發明,改變了人類行進的方式,也使速度和激情得以實現。然而,人們在恣意地享受著汽車給現代社會和文明帶來的巨大好處的同時,卻也在默默忍受著情感綠洲的日漸枯竭和荒漠化。
在這方面,卓別林可謂是天才的導演,他對城市具有超級敏感的表現力。在影片《摩登時代》裡,卓別林和弗立茨·朗格的《大都市》以及雷內·克萊爾的《自由屬於我們》一樣,他深刻地揭示了人和機器的衝突。
城市化的程序掩蓋了人們內心對自然的嚮往和渴望。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情,還有徐霞客那“瞑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的境界……
更重要的是,我們失去了觀雪、賞雨、聽風、望月的閒情,失去了體會花徑蓬門、寒塘鶴影中閒適沖淡的樂趣,失去了“漫觀天外雲捲雲舒”的逸緻。那是另外一種情緒,超然物外,如一條從心尖上輕輕淌過的溫暖河流。“詩意地棲息”變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成為掩蓋疲倦生活的謊言。
事實上,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汽車普及帶來的擁堵、汙染等現實問題並不難解決。關鍵在於,當私人汽車開始大幅度改變我們的生活時,我們是否已經有了足夠的文化、觀念和心理準備。只有工業社會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發展相適應,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汽車社會的發展,否則,情感的悖論只能讓“詩意棲息”的夢想離開。
說說法國人的車
我來法國已經兩年了,住在東部洛林地區南錫市。最近經常在罈子裡轉悠,但從未寫些什麼。今天就聊一聊法國的汽車情況吧!
眾所周知,法國本土品牌主要為雷諾,標誌,雪鐵龍三種。我分別說說我在法國兩年來所瞭解的車:
1。雷諾:雷諾屬於家庭普及車,也是法國人民最喜歡的車。在大街上能看到最多的車就是雷諾和標誌了。法國人認為雷諾車物美價廉,外形美觀,而且省油,維修也十分方便便宜,所以,一般勞苦大眾都視之為首選。最小的車型為twingo;呵呵,這些中文怎麼翻譯我也不太清楚拉,反正這個型號的都是兩箱兩門的,車型很小,售價在8000歐元左右(1歐元姑且等於10rmb)。一般都為年輕人或者有些家庭婦女開。稍大一點的是clio,這款車由於造型很時尚(法國人這麼認為),所以很暢銷,很多家庭不喜歡大車的或者認為汽油貴的都買它,排量最大的可能有2。0的吧我就不太清楚了。外形跟206差不多,價格比206稍微便宜一些。
雷諾的megane(梅甘那)是雷諾比較成熟的一款車型了,這個車是由雷諾19演化過來的(我現在開的就是二手的19,哎,沒錢買好車阿)。梅甘那是法國勞苦大眾奮鬥直至40多歲左右準備換掉他們的19時買的車,現在看4s店最低款的16000歐元,不知道這車一旦國產了會是什麼價格。當然梅甘那有很多款,我說的是最常見的那種,就是中國沒有與之一樣形狀的,這車初看奇醜,但是習慣了反而覺得很有個性。我的朋友開過幾次,說是內飾挺好的,我一直沒做過,感覺還可以。別以為外國人有錢,其實他們比我們還窮,至少我這麼認為。然後就是由雷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