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拿到內閣會議上議論之前,其實私下裡就都已經差不多達成一致了。就如今天劉鈞會上提議把遼西、遼東、山東、山西、直隸、河南這六省諸軍鎮,併成三個軍區,尤其是把原來北邊五大軍區之一的山西併入直隸,這其實是在會前就與吳甡和劉宗周協商過的。
六省諸鎮合併為三個軍區,另兩位輔政大臣都已經同意。當然,並不是合併後更有利指揮這樣的理由打動他們的,打動他們的是劉鈞承諾了今天要將一千萬銀元劃入戶部帳上。
這才是換得他們同意的根本原因。
從八月初崇禎駕崩一直到現在都臘月年末了,劉鈞斷斷續續的每次拔出一點銀元,有時幾十萬,有時百來萬,一直吊著朝廷,勉強的捱了下來。可一直以來,都沒能真正解決財政問題。
這次劉鈞提出的這個交換條件,吳甡和劉宗周也是無奈。
劉鈞向他們承諾,年前將一千萬打到戶部的太倉銀庫,然後明年還將為朝廷籌措至少三千萬塊銀元。
劉鈞答應了,吳甡和劉宗周便支援了劉鈞今天在內閣會議上的這些提議。從幾個樞密院和兵部職位人選的舉薦,到設立關外、直隸、中原三個新軍區的提議。
“關外軍區轄遼東、遼西兩省兵馬,設總督一員,轄旅順、鎮江、寧遠、廣寧四鎮,裁錦州鎮,錦州防區併入廣寧、寧遠兩鎮。”
“直隸軍區轄直隸、山西兩省兵馬,設總督一員,轄警衛、衛戍、大同、太原四鎮,裁宣府鎮,宣府鎮防區併入大同鎮。”
“中原軍區轄河南、山東兩省兵馬,設總督一員、轄登萊、開封二鎮。裁大名、濟南、真定三鎮,防區併入其它三鎮。”
合併成三個軍區後,將裁撤錦州鎮、宣府鎮、大名鎮、濟南、真寶五鎮,這也是繼京畿從九鎮併成裁併成四鎮後的又一次大力度的裁併軍鎮。
對於劉鈞來說,裁併軍鎮,既能削減軍費開支。精兵簡政,強化裝備和訓練,同時也能大大削弱朝廷的原有兵力,使得楚軍進一步佔據更優的地位,一家獨大。
對於劉鈞打著裁併軍鎮,削減軍費,精練兵馬、增強戰鬥力的理由,其它人也說不出什麼反對意見。
畢竟朝廷確實強,拿不出銀子來發放這麼多軍隊的餉銀。另一方面。楚軍當初在遼東的那一系列的勝利,也充分說明軍隊並不是靠人數多就能打勝仗的。
不過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吳甡新接任首輔,面對的依然是個空空如也的國庫。
“這一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了,今年也馬上就要過去了。說實話,我都不知道今年是怎麼過來
的。但是總算過完了,接下來,就將是新的一年。朝廷已經議好了明年改年號龍武。新一年新氣象。明年得有個好的開始。現在我們就議一下明年的各項開支,做個預算。再議一議。要如何籌措到這些資金。”
“戶部有個初步的估算,明年的各項開支起碼不會少於五千萬塊銀元,而朝廷現在的銀元收入不到一千萬,有四千萬的差額。”大學士方逢年說道,“我提議還是再開徵加餉。”
劉宗周反對這種加派,“如今天下饑荒。流匪又起,這個時候還要加派,那不是火上澆油嗎?我主張還是裁撤兵馬,清理軍屯,減少軍費開支。同時將原來衛所的軍屯改為民屯,用以供軍。另外,不能再與東虜開戰,維持北邊安定。先撐過這幾年再說。”
原來朝廷有三十六鎮,上次裁撤後還剩下三十一鎮,這次又裁五鎮,那就剩下二十六鎮。每鎮三萬,依然還有七十八萬兵馬。哪怕按平均一年每兵五十塊的養兵費用,都得四千萬塊的軍費開支。
劉宗周的意思,今後應當還要繼續整軍,尤其是在無戰事的南方,要進一步裁撤一些兵額。
“三江、閩浙、川湖,這九省三省設一軍區,每軍區各自保留一鎮兵馬。雲貴、兩廣,兩省一軍區,也各保留一鎮兵馬。陝甘轄甘肅、陝西兩省兵馬,則在現有三鎮基礎上裁撤一鎮,保留兩鎮。”
十五省保留七鎮兵馬。
加上直隸、中原、關外三軍區轄六省十鎮兵馬,另水師四鎮,和侍衛親軍和禁衛軍,則內外水陸兵馬保留二十三鎮的編制。
全國兵力在八十萬以下。
劉宗周走的是節流的路子。
不過再怎麼節約,那也是七八十萬軍隊,每年一樣得幾千萬的開支,畢竟這些是常備軍,不是原來的衛所軍。除非朝廷依然靠拖欠糧餉,要不然軍隊再裁軍費依然會很高。
不過這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