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餼觥!∠扔屑�故竅扔械埃坑鈧媧幽睦錮吹模咳松�烤谷綰危炕故敲揮芯�緣拇鳶浮!∫虼耍�辛慫枷耄�掛�ρА!∩廈嫠�擔�辛搜�識�揮興枷朐頡柏琛�
,沒有用處;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學問來培養,如青少年們,天才奔放,但不力學,就像美國有些青少年一樣,由吸毒而裸奔,以後還不知道玩出什麼花樣。所以思想沒有學問去培養,則“殆”
,危險。
124
為 政 第 二11
異端與偏激
接著下來是: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這是一個問題了。我們知道,“異”就是特別的,“端”也就是另外一頭。但在宋儒以後,“異端”
兩字,就用來專指佛、道兩家,宋以前則沒有這種肯定的說法。講到這裡,順便提到一個問題:現在世界上流行一個名詞——漢學。 歐美各國講中國學問,都稱之為“漢學”
,這是世界通稱,成了習慣,已經沒辦法更正了。 事實上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在我們中國文化中所稱的漢學,是指漢儒的作學問,注重於訓詁。 所謂“訓詁”
,就是對於文字的考據,研究一個字作什麼解說,為什麼這樣寫?不過漢學很討厭,他們有時候為了一個字,可以寫十多萬字的文章,所以我們研究這一方面的書,也是令人頭大的。但是古人所謂博士學位——我們現在的博士也是這樣——往往憑藉這些專深的研究,可以作一百多萬字的文章,這就是訓詁之學。後來發展為考據,就是對於書本上的某一句話,研究他是真的或是假的。 這些學問,為了一個題目,或某一觀念也可寫百多萬字。總之,漢儒就是訓詁考據之學;在中國文化上叫“漢學”
,意思是漢儒作的學問。 漢學自漢武帝開始,就有“五經博士”
,就是四書五經等書中,通了一經的就是“博士”
,所以中國有博士這個
125
211論 語 別 裁
尊稱,也是從漢朝開始的。 所謂博士,就是專家。 如《詩經》博士,就是《詩經》的專家。 到了唐代以後,就慢慢注重文學了,因為幾百年訓詁考據下來,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到了宋代,當時有所謂五大儒者,包括了朱熹等五個人,他們提倡新的觀念,自認為孔孟以後繼承無人,儒家的學問斷了,到他們手裡才接上去。這中間相隔差不多一千多年,不知道他們在哪裡碰到孔子和孟子,就一下子得了秘傳一樣,把學說接上去了,這是宋儒很奇怪的觀念。 然後他們就批評各家都不對,創了所謂理學。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我們現在的思想界中,理學仍然非常流行,有一派自稱新理學,講儒學的學問。 但很遺憾,他們還不成體系,仍舊不倫不類的。 至於宋儒的理學家,專門講心性之學,他們所講的孔孟心性之學,實際上是從哪裡來的呢?一半是佛家來的,一半是拿道家的東西,換湯不換藥地轉到儒家來的。 所以,我不大同意宋儒。 對於宋儒的理學,我也曾花了很大的工夫去研究,發現了這一點,就不同意他們。 一個人借了張家的東西用,沒有關係,可以告訴老李,這是向張家借來的,一點不為過。可是借了張家的東西,冒為己有充面子,還轉過頭來罵張家,就沒道理了。 宋儒們借了佛道兩家的學問,來解釋儒家的心性之學,一方面又批駁佛道。 其結果不止如此而已,從宋儒一直下來,歷代的這一派理學,弄到後來使孔孟學說被人打倒,受人批評,宋儒真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以後經過宋、元、明、清四朝,都在宋儒的理學範圍中轉圈圈,是不是闡揚孔子的真義,很難下一定論。 有一本《四朝學案》,是講宋、元、明、清幾百年來儒家心性之學的。 尤其到了明朝末年,理學非常
126
為 政 第 二31
盛行,所以清朝入關的時候,很多人對明儒的理學非常憤慨,認為明儒提倡理學的結果是:“平時靜坐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指責理學對國家天下一點都沒有用。 平常講道德、講學問,正襟危坐談心性,到了國家有大難的時候——“臨危一死報君王”一死了之,如此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能夠做到“臨危一死報君王”已經很不容易了,但對於真正儒家的為政之道而言,未免太離譜了。 因此,清初一般學者,對於此高談心性、無補時艱的理學相當反感。最著名的如顧亭林、李二曲、王船山、傅青主這一些人,也絕不投降滿清,而致力反清復明的工作。 後來中國社會幫會中的洪幫,現在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