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劫並非僅僅是一個用來衡量時間的量詞。
而量劫二字,更有劫數之一。
應劫之人,自然是在劫難逃。
“也不知距離一量劫到來,到底還有多久。”
“也不知應劫之人,到底是誰。”
柳毅飛在空中,來到了乾坤聖樹所在之地,領著諸多弟子,跨界而去。
這一趟跨界而去的目標,卻並不是中央大世界,而是其他人界。
諸天萬界當中,世界分作三種。
天界的天地靈氣最為濃郁,最是適合修行,可天界的數量,也是最少。
至於人界雖靈氣最稀少,可數量卻最多,竟然有七八千之多!
活在人界當中的芸芸眾生,不知凡幾!
柳毅離開中央大世界之前,掐指算過一次,算到自己有四段師徒之緣,位於人界之內,而今門下已經多了四位弟子,柳毅卻並不準備立刻回去。
修行數千年,難得來一次天地靈氣最低的人界,若是就此回去,未免有些可惜。
畢竟!
畢竟已經做出了決斷,要把諸天萬界合而為一。
一旦諸多世界合一,天地靈氣就會變得平均起來,再無天界地界人界的分別。到了那個時候的人界,便不再是現在這個人界。
“我們這一次巡視諸多人界,是在世界合一之前,最後一次見到三界分立的景象了。”
柳毅將諸天萬界合一之事,對門下眾弟子說了一說。
諸多人界,大同小異。
只有極少數靈氣稍稍充裕一些的人界當中,才有一些入門幾筆的修行之士,不過這些人修為也不算高,甚至無人能修煉出一顆金丹。
更多的,則只是修煉武藝。
有無數的武林中人,處處是江湖
這些人當中,有不少資質高深之輩,不少天縱之才,甚至柳毅還在一些人身上,發現了上古流傳至今的血脈。
可惜,這些人未必與劍道有緣。
柳毅也不急著收納門人弟子。
在他小世界當中,種植了諸多魂魄,只等魂魄化成了人,便全都是他見到門人弟子,何須再去輕易招收旁人?
至於那些資質出眾之人,到了諸天萬界合而為一之後,到底是花落誰家,拜倒在何人門下,做了何人的弟子,傳承了何種道統,那都是未知之數。以柳毅的心思,自然不會去計較這些。
諸多人界,各有不同。
就連修行手段,也各不相同。
恍然就是,一個又一個武俠世界,處處是江湖。
甚至有些靈氣極地的人界,能修煉到飛簷走壁的程度,已經算是天下間少有的高手。
而數千個人界當中,唯有一點,極為相同。
這一點,是耗費上百年時間,將七八千個人界巡視了大半之後,得出的結論。
那就是,幾乎所有人界當中,都有皇朝國度,都有帝王將相。
幾乎所有人界當中,都有這麼一個階層:“士大夫”。
士大夫讀書。
讀的是聖賢之書,其中最重要的一本經典,叫做《論語》,號稱是百經之首,此書記載了一個名作孔子之人,與他門下弟子之間的言行。
柳毅得知,這孔子也只是區區凡人,他門下傳說有三千弟子,卻無一個是修行之士。孔子教導門下弟子,也不過是有教無類,教書育人罷了,並非是教人求一個長生。
不過,有一點卻令柳毅極為詫異。
孔子既然是一介凡人,為何能他的《論語》,會在數千個人界當中,被天下讀書人奉為至高經典?
而且所有士大夫,所有讀書人,所有書生,都被叫做儒生!
每一座大小城池,甚至是鄉鎮,甚至於偏遠的山村,只要柳毅領著門下弟子前去探查一番,都能聽到朗朗讀書之聲。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當中,微言大義!
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
《論語》當中,篇章眾多。
其中勸人向學,教人處事,樂義政法,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