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錢換取順暢的透過,商人們也都是願意。
鐵嶺衛的收上來的這些錢還不用上繳,除了官場上的常例分成需要給出一部分之外,其餘的都是落在了將官和士兵的口袋裡面,三年之後,原本窮苦之極地鐵嶺衛,已經是遼鎮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了。
在這裡,衛所的指揮使三年之後已經是在遼陽置辦下了好大地一份產業。而且在瀋陽,天津和保定一帶,還有自己的生意鋪子。其他的千戶百戶。一直是到總旗小旗這一級,最少的也是買下幾百畝地,僱傭上關內過來的農民耕種,也有人買了不少地朝鮮奴,自己在邊牆之內也有小小的農莊。士兵們雖然是太大的好處沒有撈到,但是一年之後,蓋個新房,買些好地還是輕鬆能夠做到的。
這等的好位置,開始幾年做的不聲不響,還沒有什麼人注意到。到了幾年後,遼鎮上下都是盯上了這塊肥肉,貨物一入邊牆,只要是鐵嶺衛放行,其他地衛所和鎮守實際上就是設卡也沒有太多的油水可以拿了,說白了還是鐵嶺衛最有油水,鐵嶺衛的指揮使在嘉靖十三年的時候就升遷到遼南某地去做了守備,下面的千戶百戶也都是各有升遷。只不過都不在鐵嶺衛了。
上面的指揮使又是安插了一批人進來。繼續撈錢,不過也最多在這個軍官位置上撈上一年,因為後面大批的人在那裡等著排隊,希望進入鐵嶺發財。
遼鎮有八萬到十萬的兵馬,而且因為邊境苦寒大小戰鬥不斷,所以戰鬥力堪稱是九邊之首,對於關外墾殖莊園地存在,他們也是心知肚明,並且加以提防,大明對於邊關以外的政策很像是把頭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