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靠近十萬大山的吠陀王控制下的六個邦郡在伊蘭特邦的帶領下,紛紛投降薩滿教。婆門教大軍雖然在這次戰鬥中逃出來的人不到兩萬人。但是在北部邦郡中婆門教依然有著堅實的信徒基礎,還有一戰之力。隨後婆門教很快又組建了一支六十萬人的大軍。靠經薩滿教控制邦郡的沿線佈置防線,隨時準備抗擊吠陀薩滿教地攻擊。
可惜他們算盡心機都沒有算到位於西部靠近紅河的迦奇婆邦和菱邦已經成了薩滿教最好地突破口。先有蒙達迦的三十萬精銳在前開路,隨後又有段虎地數十萬神兵清剿奔襲,處在兩支大軍北上之路的吠陀邦郡無一例外的成了一座座無兵可調、無險可守的不設防地,薩滿教眾多的普通訊徒,在長空婉如的號召下,立刻組建成了一支攻擊力相對薄弱的大軍,緊隨段虎之後。迅速攻佔了這些邦郡,給將來察汗繞過婆門教南側防線。從側面進攻婆門教的北部中心要害,奠定了基礎。
蒙達迦地大軍在日夜兼程之後,終於在預計的時間內趕到了摩雲關前。在這一路北上地征程中,他們總共穿越了三個邦郡,大小戰役十餘場,損失人員五萬多,但隨後補充計程車兵卻高達十三萬,眼下他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四十萬之巨,帶出來的軍糧已經不足以支撐到北疆的聯軍大營。對於蒙達迦來說,軍糧消耗問題還不是他首要考慮的事情,要現在需要關注的事情是如何渡過摩雲關。
摩雲關在吠陀的地位就如同玉門關在中原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樣,它們全都是兩地阻擋北方異族的門戶,肩負著保護各自土地上百姓的重任。然而就關卡的防禦嚴密程度來說,摩雲關就遠遠沒有玉門關那樣堅實了。這不單單只是體現在彼此關卡的防禦設計以及關牆厚度的差距上,更是因為彼此周邊環境的輔助防禦相差很大。
玉門關建造在恆連山脈中部,山脈兩側都是高聳如雲的陡峭山峰,大軍想要翻越恆連山脈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摩雲關卻建造在恆連山脈的尾部,連綿千里的恆連山脈延伸到這裡之後,便開始往下走,逐漸變得平緩起來。在摩雲關兩側的山體雖然依舊高挺,但是比起玉門關兩側來,已經算得上很平緩了。比起玉門關自建造以來,從未被北疆異族從外部攻破過,幾次丟失關卡都是內部原因,但始終都沒有讓北疆異族的大軍完完整整的進入過中原。可摩雲關卻不同,它曾多次被北疆異族從正面攻破,兩側的山體成了異族大軍最好的攻關點,即便無法攻下摩雲關,異族大軍也能夠從相對平緩的山體上,尋找出繞過摩雲關的山路,所需要的只是一點時間罷了。
由於摩雲關無法很好的防禦北疆異族大軍,這樣一來就使得它在那些吠陀的高層心目中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曾經就有人建議將摩雲關撤出,將整個北部邦郡建造成一個縱深的防禦戰線,以抵抗異族大軍。最終這個建議沒有被人採納,但是摩雲關從此也不再受到吠陀高層的重視,成了一些被貶職的吠陀高官將領的發配地之一,這些年就連修葺關牆的資金都是北部邦郡的商人自發籌錢修繕的。
第524章
摩雲關的關守哥利屍原本是吠陀王麾下的一員驍將,曾經在輔佐現任吠陀王登上王位以及收服南部邦郡失地的戰役裡屢獲功勳,曾經一度權傾朝野,被任命為王城左右護軍統帥,執掌孔雀王城周邊三十萬精兵。然而好景不長,因為他和巴比司家族交好,更和巴比司家族的家長加摩是生死之交,所以讓想要打壓帝剎世家的吠陀王有所猜忌,最終因為一點小事丟掉了一身的榮華,被貶到摩雲關擔任關守,一當就是二十年。
摩雲關地處吠陀最北端,由於關前沒有了群山阻擋,使得摩雲關要直接承受來自北疆大草原上湧過來的寒流。這就使得在靠經摩雲關的吠陀境內,方圓近百里無人居住,一直要到北方冷空氣減弱、南方溼熱空氣佔據上風的地方,才會有吠陀人的村莊。
純種南方吠陀人的哥利屍被調派來摩雲關的那一年,就曾因為這寒冷的氣候而一病不起,後來還是巴比司家長加摩派專人送來上好的草藥,才將他救活,所以他和巴比司家長加摩的關係非常密切。
在摩雲關內的議事大廳內,三個火堆將整個大廳燒得熱烘烘的,唯一讓人覺得難受的就是火堆了那些未曾完全曬乾的牛糞燃燒後發出的氣味,著實難聞。這一年北方的雪下得非常突然,事先沒有任何徵兆,氣溫一下子從微熱跌落到了冰點,一連九天的暴風雪徹底的將北方的草原以及摩雲關周邊的地方裹上了一層銀妝。
哥利屍在摩雲關已經住了二十年,但依然無法適應這種嚴寒,他將領子向上扯了扯,令其完全將脖子保住,稍微感覺舒服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