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並不喜歡詩,總覺得詩詞一道在唐宋之時就寫盡了,後世之人不過是無病呻吟罷了。
然而,朱允熥這詩卻給他不一樣的感受,讓他在耳目一新之時,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自信和霸氣。
長城都是空是夢……
唯有軍旗所向,是為大明之土。
此等志向出自十來歲的孩子之口,豈能不讓他震驚?
更何況,這孩子還是他寄予厚望之嫡孫,他簡直開心得快哭了。
“這這……”
“咱的好大孫,果然沒讓咱失望,哈哈哈……”
方孝孺見皇帝陛下如此高興,心裡也是替朱允熥感到開心。
不過他跟朱元璋欣賞的角度不同,他之所以推崇此詩,只是因其詩中所表現出對始皇帝的否定。
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歷朝歷代讀書人就沒有待見始皇帝的。
但想罵始皇帝也罵不出,畢竟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文字,為後世建立了千年不易之規章制度。
雖然後世王朝幾經更迭,律令條文也換來換去,但大體上的制度,依然是沿襲秦法,只是根據實際情況稍加修改。
然而,朱允熥這詩卻從根本上否定了秦始皇,並且在氣勢上更勝一籌。
萬里長城萬里空!
這不就是說始皇帝修建長城以自封太過狹隘嗎?
此詩有這一個立意,就足以流傳於後世了!
“陛下,此詩除卻後兩句,單憑前兩句就足以流芳百世!”
朱元璋聞言微微頷首,隨即護短的小心思噴薄而出。
“後兩句其實也不錯,正好跟前兩句能呼應上。固守長城確實是過於故步自封了,穩固邊塞還是要靠軍士們捨生忘死才行呀!”
“陛下聖明!”
方孝孺剛拍完這句馬屁,就見二虎領著一干錦衣衛,拎著幾個滿身泥濘的皇子走了過來。
“回稟皇爺,縱火之人找到了,乃是朱楩等人!”
老朱看都沒看朱楩,只是冷冷地問道。
“為何縱火?”
“回皇爺,十五殿下領著他們烤蛤蟆,可定為此次主犯!”
“其餘皆為從犯,敬請皇爺發落!”
老朱聞言冷哼一聲道。
“所有人重責四十大板,就給咱按在這兒脫了褲子打!”
老朱此言一出,這群朝廷重犯立馬哭唧唧哀求起來,齊聲哭喊父皇饒命,父皇開恩之類的。
朱允熥、朱允熞和眾人的稍有不同,但也只是稱呼上有點區別而已。
就在一眾皇子皇孫被拖下去打板子的時候,朱元璋突然喊了一聲停,伸出手指向朱允熥說道。
“這隻留下!”
“把他給咱押進宮裡,咱要親自收拾他!”
“諾!”
二虎一邊憋笑,一邊拎著朱允熥進了大殿。
在朱允熥被拎走後,乾清宮前的廣場上霎時響起一陣噼裡啪啦的打板子聲,以及聲嘶力竭的哭喊聲。
總的來說諸位皇子還算是硬氣的,最起碼比某皇孫強,只是使勁哭喊,從來不哭爹喊娘。
一來是喊娘沒用,二來是爹就站在那裡,你喊他只會打得更慘!
只是朱允熞比較可憐,前幾日剛捱過母妃的打,今天跟著三哥哥混,又捱了皇爺爺的打。
好在錦衣衛的人手下都知道輕重,看到他屁股上有傷,下手的時候都收著力道了。
老朱在處罰了一眾皇子後,立馬拉著方孝孺去一邊閒聊起來。
“方愛卿,覺得咱大孫資質若何呀?”
如果是齊泰在這兒,那必然要給朱允熥一陣大誇特誇,壓根就不會考慮朱允炆的事。
然而,方孝孺可沒那麼多心思,聽到陛下發問還以為是問三個皇孫呢。
“允炆殿下沉穩內斂,好學上進,頗有太子遺風。”
“允熥殿下機智聰明,心思活泛,好生管教也能大有作為。”
“允熞殿下尚幼,但功課在一眾年幼皇子中也算出類拔萃,可見還是頗為聰明伶俐的。”
老朱聞言心下頓生不滿,咱大孫那麼優秀,你就拿一句“大有可為”打發啦?
“小方呀,你這看人的眼光可不咋地喲,有時間多跟齊泰多學習學習!”
“微臣……”
“微臣確實眼拙,還望陛下治罪!”
老朱聞言哈哈一笑,心道這點破事我治你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