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變法一詞在朝代都出現過,畢竟君主都喜歡能夠進步。微臣吸取朝代的教訓,認為變法還是應當徐徐漸漸,決不能操之過急。因此微臣建議,弱化變法,悄然推行。”
李治皺眉道:“弱化變法,悄然推行?”
“正是!”
韓藝道:“首先,朝廷可從各道中,選取一個州縣施行一些變革,好比說因地適種,如果成績好的,自然會影響到周邊州縣,這就是悄然推行。至於弱化變法,就是朝廷不提出變法的主張,避免引發朝中爭鬥,由戶部單獨與州縣接觸,形成兩個官署的簡單關係,縱使失敗,也不會傷及全國,更加不會引發朝代那樣新舊黨的鬥爭。但如果成功了,便能潛移默化的惠及全國,雖然時間花費比較久,但也能夠使得國家財政穩定的過渡。”
武媚娘聽得眼中一亮,暗讚一聲,這小子還真是聰明啊!
李治稍稍點頭,笑道:“你這是反其道而行呀,自古變法都是從朝廷開始,然後普及到地方州縣,而你卻是要從地方開始,慢慢影響到朝廷,再讓朝廷根據地方上的變法做出政策的改變。由朝廷普及到地方,雖然迅速,但是風險極大,因為鑑於朝廷的權威,這是不可逆的,因此有些時候縱使變法失敗,朝廷也必須堅持下去,這反而使得朝廷陷入兩難之地。由地方影響朝廷,雖然緩慢,但是朝廷可以順勢而為,可進可退,的確要穩定許多。”
韓藝道:“陛下聖明。”
李治尋思著,既然已經啟用了韓藝,當然就要發揮他的才能,如果一切都蕭規曹隨,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而且韓藝提出的這個法子,非常穩,可以值得一試,點點頭道:“那好吧,朕就讓你試試。”
韓藝又道:“但是陛下,有些州縣與朝廷相距甚遠,而微臣輩分太低,地方上的官員,不見得會聽微臣的,這也是自顧變革中常常會遇到的問題。”
李治皺眉道:“那你說該當如何?”
韓藝抱拳道:“微臣斗膽懇請陛下答應微臣舉賢不避親。”
“舉賢不避親?”李治一愣。
韓藝道:“微臣農家出身,乃是孤身寡人一個,與朝中大臣的關係又不是很好,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有微臣妻子那邊的人,因此微臣向陛下舉薦簡州司馬蕭守規出掌簡州,配合微臣實驗新法,如此一來,便可進一步將變法弱化。”
這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完全可以私下交流,還能保證了變法的速度,因為不需要透過層層命令來執行,兩個人在家談談,那就是完事了唄。(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各有各的套路
李治是相當吃驚,像韓藝這麼明目張膽的結黨**,他還真是從未見過,這國家變法之大事,到你那裡就變成你傢俬事了,那還要我這個皇帝幹什麼,你說了算得了。
但任何事都有兩面。
任何朝代變法,都要面臨著將朝堂分割為革新和保守兩派,導致變法不成,國力還因大臣們的內耗,損失殆盡,得不償失。
這種私下交流,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而且簡州不是一個重要州,都到巴蜀之地了,算是偏遠地區了,縱使有什麼差錯,也不會影響大局,這種結黨**,也不會給朝廷構成任何威脅,只能算是中央與地方上的一種特殊關係。
再來就是,這個蕭守規可也是李治的外甥,雖然年紀比李治還要大,等於與他也是一家人,另外,李治也知道不能讓韓藝孤軍奮戰,韓藝為了他的皇權,幾乎將朝中大臣都給得罪了,這個宰相太孤獨了,用人都只能用小吏,這是李治虧欠韓藝的,如果地方上再不給予他支援的話,這個宰相都當不下去了。
這一番看似不可思議的諫言,卻博得了李治的同情,韓藝真是太可憐了,朝中全是仇人,連一個黨羽都沒有,只能依靠妻子那邊的人,而且妻子那邊的人還被貶了。
但是李治當然也記得為什麼蕭守規會出任簡州司馬,他也得考慮武皇后的感受。
武媚娘在這一刻展現出敏捷的思維,笑道:“這法子倒真是巧妙,徐徐漸漸,步步為營,用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高的回報。”說著,她朝李治笑道:“看來陛下當初啟用商人來管理財政,真乃一步妙棋!”
李治哈哈笑道:“皇后這是在誇朕,還是在誇韓藝。”
武媚娘巧妙的回答道:“那不知陛下以為是千里馬重要,還是伯樂重要。”
韓藝忙道:“當然是伯樂重要。”
他一說完,李治和武媚娘都笑了。
那武媚娘都已經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