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王稟的死還有一種說法:他率領飢餓計程車兵進行巷戰,身中數十槍,最後揹負著供奉於太原祠廟中的宋太宗趙光義的畫像和他的兒子王荀投汾河而死。總之,英雄死得很壯烈。當夜,王稟屍身被太原軍民盜出城外,金兵發覺後追來,太原軍民忙將王稟屍身藏匿於城南一小村中,數日後,將其就地安葬。藏匿王稟屍身的小村,後人稱為王村。
時靖康元年(1126)九月十三日,馬帥王稟終年五十九歲;先鋒王荀時年僅三十五歲。時王稟之孫王沆尚年幼,幸賴王府忠厚老僕從山東青州銅川撫孤乞討南下,棲居於臨安鹽官縣長平鄉,結草為廬(今海寧市伊橋“草舍裡”),苦耕勤讀,刻苦自勵。高宗趙構遷都臨安(今杭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嘉其忠節,追封王稟為安化郡王,諡忠壯;子王荀勅贈右武大夫、恩州剌史;召其孫王沆襲封安化郡王,賜第鹽官(今海寧市鹽官鎮安化坊)。王沆襲封安化郡王后,由伊橋草所移居鹽官,為海寧安化王氏始祖。傳至南遷十四世王信於明代成化年間自三官墩遷硤石。近代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是王沆的二十九世孫。
老祝再補充幾句:
王稟困守太原,种師中也率軍奔往太原解圍,三路援軍,唯有種師中去救太原,其餘兩路皆是不戰而逃。种師中一路援軍,面對無數金兵,五戰三勝,依舊無人來助。种師中最近只離太原十里,最後在山西壽陽兵敗,身邊只餘一百多人,身受四處重傷,奮戰而亡。種家名將,可敬!
王稟孤軍於太原苦戰,之後宋廷為議和,已然把太原割讓給了女真。派欽差去太原幫助女真人勸降王稟,王稟依舊不降,整個大宋再無一人談論太原之事。坐看王稟孤戰致死。
這些故事,可歌可泣,太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