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兄,你以為呢?何時出征,由你決定。”
李靖道:“我國這些年來連年豐收,糧草及兵器充盈倉庫。
相比之下,那伏允接連對外用兵,消耗很大,無太多儲備。
方今天寒之際,其牛馬無放牧之草,數量頓減,正是其疲睏之時。
陛下說得對,我軍士氣高昂,有各種環境之下征戰經驗,天寒地凍難擋我軍之腳步,臣意即時出征。”
大舉征討吐谷渾的方略就此定了下來。
李靖此後忙碌征戰之事,不願意在京中多呆,三日後即帶領侯君集、李道宗、薛萬徹、薛萬均、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等人奔赴鄯州,將此作為其中軍所在地。
其臨行之時,又致書李大亮、李道彥、高甑生,讓他們到鄯州會合,召開陣前軍機會議。
尉遲敬德一腔熱情請戰,終於未能成行。
他自從武德九年領兵在涇州阻擊突厥兵一戰之後,此後未有領兵上陣的機會。
昔日秦王手下叱吒風雲的一位勇猛虎將,隨著李世民當了皇帝,似乎也雪藏了起來,其內心裡不免有許多遺憾。
李靖帶人西行,這日經過豳州,又想起了昔日的淺水原之戰,更想起了曾在那裡牧馬的張萬歲。
這名老馬賊去年無疾而終,李世民聞其身死不免滴下兩行清淚,贈封張萬歲甚厚。
張萬歲自從追隨李世民之後,對唐朝馬政貢獻可謂大矣。
他從飼養數千匹馬兒開始,不斷引進良種,又養馬得法,終於使唐軍擁有了數十萬匹戰馬。
四夷畏懼唐朝兵馬雄壯,不敢輕視,其中就浸透了張萬歲的心血。
說起來,李世民愛馬成癖,手下有一位不凡的善養馬之人,君臣可謂相得益彰,使大唐之馬不輸於四夷之馬,成為征戰之時的利器。
張萬歲死後,隴西牧馬場由韋盤提接手管理,此人原在幽州養馬,也是天下聞名,他忠實地繼承了張萬歲的衣缽,使唐朝馬政繼續興旺下去。
李靖想起張萬歲,內心有些暗暗憂傷。
那年的淺水原之戰,李靖和張萬歲正值壯年,他們一人為兵法大家,一人為養馬之傑,在各自愛好的天地裡縱橫馳騁,正是心高志揚的時候。
不料十餘年下來,張萬歲墓木早拱,而李靖也年高多病,此次雖勉力為帥,再像往日那樣率兵奇襲敵陣,已經力不從心。
可見人生苦短。
李靖正在路上感嘆張萬歲的當兒,這日京中來了一名身著異服之人,前往鴻臚寺求見唐儉。
這人說著很怪異的話,其身旁通譯之人又語焉不詳,弄得唐儉一時不明所以。
最後,唐儉費了好大的勁兒,方才明白此人是吐蕃贊普棄宗弄贊派來的使者。
那名通譯實在糟糕,雖為難得滿頭大汗,終究詞不達意。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發重兵李靖掛帥 取名帖蕭翼入越(5)
唐儉腦中這時候靈光一現,忽然想起何吉羅來,即派人去喚。
這名使者見到何吉羅到來,臉上綻出笑容,急忙迎上前去,嗚裡哇啦與何吉羅對起話來,看來二人相當熟識。
唐儉念著何吉羅是尉遲敬德的至交,且二人較熟識,也就沒有多餘的客套,他笑問道:“吉羅,你認識這名吐蕃使者嗎?看樣子,你們原來定是熟識得很呀。”
何吉羅道:“小人曾向唐大人稟告了吐蕃的情況,小人與其小論祿東贊甚是交好,這名使者正是其身邊之人,甚是熟識。”
“剛才他見你喜出望外,都說了些什麼?”
“使者剛才說,祿東贊讓他入京後先找小人。
然京城之中如此多人,他尋了二日,實在無頭緒,無奈間就先來拜見大人。”
“那好,就有勞你轉述他的話。
剛才那名通譯實在糟糕,所譯之話讓人如墜雲霧中。”
何吉羅一笑,側頭與吐蕃使者交談了片刻,然後對唐儉說道:“唐大人,該使者轉達吐蕃贊普的言語,主要有兩層意思。
一者,吐蕃居處偏僻,渴望與大唐交好,此來即是申明此意;二者,吐蕃贊普聽說大唐對吐谷渾用兵,為示今後交好誠意,願意出兵協助大唐。
” 唐儉覺得事體重大,遂引吐蕃使者拜見李世民,何吉羅自然跟隨充當通譯之職。
李世民對吐蕃的認識還不十分清晰,只是覺得吐蕃近年來迅速崛起,與其贊普棄宗弄贊的能力大有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