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2部分

“俺以祖宗發誓,就是看到了,哼,那麼大的動靜,俺就不信,各位將軍們都不知道,說不定啊,都打著什麼鬼主意呢,也就是咱們這些守城的,拼死拼活,卻不定落個什麼下場呢。”

李大勇緊咬著牙,臉色變幻不定,又下意識的往城外瞧了瞧,終於,回過頭來,臉上已經帶上了幾分悍然之氣,招手讓眾人都湊過來,“既然他不仁,就別怪咱們不義,來,咱們合計合計,該怎麼辦是好……”

(求月票,求贊,不找理由,阿草就是碼的慢了,幾個小時,才碼出來一章,這幾章,就當一個過渡吧,碼的腦袋都疼了,卻好像並不太精彩,還得好好構思一下,真鬱悶啊。)(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西涼(六)

這一天,吐蕃人沒有再攻城,詭異的平靜之中,本來被圍的死死的西涼城也閃開了一道縫隙。

面向戈壁沙漠方向的北城這邊,圍城的吐蕃人收拾行裝,退了開去。

圍三闕一,典型的攻城路數,趁勢而來的吐蕃人,終於開始變得不那麼張狂了,但理智的攻城者,在戰爭中往往會顯得更加可怕一些。

這是西涼城被圍之後,最平靜的一天。

但在平靜的表相之下,城中內外都是暗流湧動。

在城外吐蕃大軍當中,一些準備好行裝,想要離開的這裡的人,都被捉了起來,隨後,數十顆血淋淋的人頭便掛上了高杆。

太陽之子在用鮮血宣示著自己的決心和不容任何人挑釁的威嚴。

高地人咒罵著他的殘暴和專橫,也恐懼於這位低地王者的血腥手段,而低地人則俯下頭顱,祈禱著他們的太陽之子能夠收斂他的怒火,再次帶領他們奪得一場輝煌的勝利。

而在西涼城內,守軍依舊人心惶惶,一些謠言在快速的傳播著,以指揮使李成忠為首的西夏將領們,一邊在安撫著城中動盪的人心,一邊也加快了出逃的程序。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從吐蕃人吐蕃出現在西涼城下,這些深知右廂軍司情形的軍中重將們,便沒有一個人會相信能守得住這座西涼城了。

相比那些像李大勇之類的低階軍官,他們更加清楚自己,面對的是怎樣一種內憂外患的糟糕境地。

本來夠右廂軍司主力數年之用。並支應甘沙等軍事重鎮的糧草。早已在這幾年被倒騰一空。尤其是去歲,以指揮使李成忠為首的軍中將領們,都在為自己的後路忙碌。

金銀細軟,紛紛外運,交結朝中權貴,作為西涼城,或者說是右廂軍司軍中,最多也是最珍貴的東西。糧草軍械等物,更成了將領們上下其手的重點。

在他們看來,西涼城一旦劃歸秦人,東西留著可不就便宜了外人,不如都分了了事,只要朝中的大人們能分上一杯羹,過後哪裡還會追究什麼,這樣的事情在如今的西夏,也都是司空見慣之事。

所以,這些右廂軍司的將領們做的分外大膽。只給留下了過冬的糧草,其餘都已不知去向。即便是李成忠自己,也不太清楚,這些糧食什麼的,到底都流入了哪些人的口袋。

可以說,右廂軍司諸將,在其中都分到了不少的好處,到了開春季節,李成忠還在想著,收了自己好處的那幾位大人,應該能加把勁,往西涼城這邊,再運上幾批糧草,那樣一來,大傢伙的好處定要更多一些才對。

可惜的是,他這裡還沒等到朝中的訊息,卻已經將吐蕃人給等來了……

一連幾日的攻守之戰過後,如果說底下大膽一些的軍兵,就像李大勇等人,多數會覺著番人蠻子雖然來勢洶洶,但接著堅城之利,就算不能將番人擊潰,自保卻應無虞,還能輕鬆的笑聲幾聲的話,那麼一到晚間,就聚在李成忠府中的各部將領們,就可謂是心知肚明,死氣沉沉了。

外間沒有援軍,因為根本沒機會派人出去請援,內無糧草,因為右廂軍司的糧草多數都是經他們之手運出去的,他們到現在最後悔的也許就是沒跟著糧草一起走罷了。

在這些軍中大將看來,如今的情勢,只能用險惡來形容。

現在靠著各部積蓄還能勉強支撐一時,但實際上,只要吐蕃蠻子等在這裡,不用怎麼打,城中自己就會亂起來。

吐蕃蠻子沒來之前,就已經險些釀成兵變,那就是明證,西北涼州地界,軍人們向來膽大妄為,殺官造反其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比之左廂軍司更難管束,若非如此,朝中也不會有人提議將西涼重鎮送給秦人。

歷來右廂軍司上下,也多有怨言,說是右廂軍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