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小事了,上官知道自己等人辛苦,特行優容之舉,還辦到了實處,頓時,明遠司人心大振,辦起事來,也都利落了許多,臉上也掛上了笑容。
等到臘月裡,一家又收到兩壇蜀中陳釀,就更沒什麼話說了,面子裡子上官都給到了,再要唧唧歪歪,你當晉國公真的是良善可欺之輩怎的?
在這樣的紛紛擾擾當中,明遠司總算有了點人模樣,大秦成武六年也漸漸走到了盡頭,在大雪紛飛當中,迎來了成武六年的年關。
而伴著新年來到的鞭炮聲,晉國公府又有了喜事,還迎來了遠方的客人……(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兄弟
大秦成武六年十一月間,大秦太子李珀帶吐蕃高僧入長安,隨之而來的還有吐蕃人送給大秦皇帝陛下的禮物,當然,也可以稱之為朝貢。
來的時機剛剛好,順便也鬆緩了一下大秦朝堂上的凝重氣氛。
皇帝陛下這回親自接見了番僧,並挽留他們在長安多呆一些時日。
其實這些番僧也走不了,吐蕃稱臣已然不可避免,一群和尚除了在窺探大秦的強盛繁華之外,都著急的想要在這稱臣之議上,儘可能的爭取好處。
談判也許不算很漫長,但總歸也要幾個月的時間,大秦朝廷會在適當的時候,給幾位高僧賜下佛號。
其實,有了這樣的冊封,也就表示著,吐蕃稱臣之議已定,不會有其他什麼波折了。
這一次,和草原各部進京朝覲差不多,但是吐蕃人的處境更加的不利,若說如今草原各部還有著一些自主之權的話,吐蕃人就沒那麼好運了。
可以說,到了這個地步,大秦已經初步完成了對吐蕃高地和低地的征服,剩下的,只能是定立規矩,在種種的約條當中,既體現出大秦的寬容仁讓,又能讓外邦知道大秦的威嚴所在,順便,從中取得足夠的利益。
皇帝陛下順手,將此事便交給了同門下平章事李圃來主持,自然也少不了太子李珀旁觀輔助。
這明顯是皇帝陛下小小的手腕兒,轉移一下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李大人的注意力,很顯然。皇帝陛下本人也從長安李氏這裡。察覺到了太多的壓力。來自臣下的約束,到底會讓一國之君怎麼想,也許這就是昏君和賢明君主的區別所在了。
但不管皇帝陛下怎麼想,身為臣下,卻要考量進退的分寸,顯然,同門下平章事李圃乃此道之高手。
在表現出了自己的強硬和政治手段,並在其中取得了好處之後。馬上便轉過了臉色,在成武六年的年底,戶部開始了整飭,運往河洛的糧草,也在年前就開始起運。
而在吐蕃朝貢之事上面,同門下平章事李圃親自上了一次晉國公府的門,並接受了晉國公的款待。
這樣的姿態,足以表達出,文武之間的妥協,已經順利達成。並放下了身段,表示出了自己的善意。
當然。人家李圃不是一個人登門的,而是陪著太子殿下而來,同門下平章事的威嚴,不會受到任何損害。
而到了這個地步,也表示著這一次大秦文武之間的爭鬥,徹底結束了,不用拿什麼將相和之類的話語來糊弄人,將相如果和和睦睦,那麼恐怕操心的就該是皇帝陛下了吧?
趙石在吐蕃的處置上,還是那個腔調,對這些吐蕃蠻子不用客氣,已經殺的他們哭爹叫娘了,還能在談判桌上輸了不成?
臨走之前,李圃也笑眯眯的表示,對明遠司這樣的衙門,中書將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援,於國有益之事,大家都旁無責代。
趙石這裡也樂呵呵的點頭稱謝,也表示,國政上面,還需向中書諸公多多請教云云。
太子李珀在旁邊笑眯眯的聽著,不時插話,讓這一切看上去分外的溫馨和睦。
大中小三隻狐狸就這麼吃吃喝喝,座談良久,才散了攤子。
總結起來,大秦成武六年,大秦是真個黴運當頭,因為堪堪到了年底,秦州又來喪訊,前樞密副使李嚴蓄病故,徹底為大秦成武六年畫上了一個黑色的句號。
不提朝廷之恩賞,晉國公府這邊就不能消停,李金花想回去秦州奔喪,但卻被趙石所止……
一個,深冬季節,大雪封途,在這樣的天氣中遠行,讓趙石十分不放心,二來,朝廷對皇家近衛的整編,也已提了出來。
這明顯是樞密使李承乾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之一,這個時候,掌管羽林左右衛的李金花不能不在。
很可能,京軍要分為三部,到底該怎麼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