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摧毀目標,也就是一座城市!
對美國人來說,這絕對是一份“死亡名單”。直到現在,這份轟炸名單還儲存在帝國的戰爭博物館裡,從上面的那些城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當時美國將要遭到多麼慘痛的打擊。
如果按照重要性而言,華盛頓肯定是頭號轟炸目標。可是,當時薛希嶽在私下叮囑過羅雲衝,不要去轟炸華盛頓。因此,在擬定轟炸目標清單的時候。羅雲衝首先就把華盛頓排除在外。
華盛頓本身並不是一座工業化的城市,而是一座集中了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地行政城市,是美國政治上的首都。在華盛頓只有有限的食品加工業,沒有任何重工業。當時,美國人在這裡建設首都的時候,大概就是不希望讓華盛頓受到工廠的汙染吧。可以說,如果沒有戰爭的話,華盛頓在當時絕對是一座漂亮的城市,一座安靜的。乾淨的,同時又擁有眾多著名景點的旅遊城市。
轟炸華盛頓的最大意義就是摧毀美國的聯邦政府機構,如果運氣好,甚至能夠炸死美國總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等高層領袖,摧毀美國的陸軍總參謀部,海軍部等軍事指揮機構。可這也最多也就是政治上的意義。按照當時的情況,最多出動400架“鵬”式轟炸機,投下3000噸燃燒彈就可以摧毀整個華盛頓,就算美軍防空戰鬥機會拼了命的攔截,轟炸機的損失率會高一點,但是轟炸的價值肯定不小。
當時薛希嶽也知道,如果羅雲沖決心要做的話,恐怕華盛頓早就被炸燬了,因此在羅雲衝前去巴拿馬走馬上任之前,薛希嶽就私下叮囑過羅雲衝,不要去動華盛頓,而薛希嶽就是不希望摧毀美國聯邦政府。
美國本身就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各個州都有很大的自治權,雖然聯邦政府有著很大的權威性,但是在聯邦政府被摧毀了之後,還能繼續保持其權威性嗎?這就是薛希嶽地顧慮,能夠向帝國投降的是美國聯邦政府,而不是各個州政府。如果在轟炸中消滅掉了美國總統等領袖的話,那美國就將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到時候還要出兵去收拾爛攤子,不知道又要花多少時間,投入多少兵力,消耗多少物資。要迫使美國投降,就不能急著讓美國聯邦政府去見上帝!
排除了華盛頓之後,排在首位的就自然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國的經濟中心紐約了。這是當時美洲大陸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西半球的經濟中心,甚至是世界上最繁榮,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美國參戰前,紐約的登記居民人口超過了450萬,實際居住人口肯定超過了500萬。而當時唐帝國最大的城市松江也就只有650萬人口而已。
排在第二位的是五大湖地區的工業中心城市芝加哥。這是美國重工業的心臟,擁有全美國最多的鋼鐵廠,還有大量的車輛製造廠,飛機廠,化工廠,是美國名副其實的工業首都。而其周圍還有大量的礦場,依靠五大湖地水運系統,可以方便的與沿湖地區的其他工業城市往來。
排第三位的是美國車輛製造中心底特律,然後是費城。波士頓,印第安納波利斯,舊金山,洛杉磯,丹佛沃斯堡,聖路易斯,辛辛那提,巴爾迪摩,普羅維登斯,布法羅等等。無一例外,排在前列的全都是人口超過了百萬的大城市,而且幾乎都是工業城市,商業中心,交通樞紐城市等等。
同樣明顯的是,這些城市中,真正在美國東南部地區的就沒有幾個。在排名前五十的城市中,有七成在美國東北部,以及五大湖地區。分佈在東南部地區的只佔了大概兩成。另外還有一成在西部地區。另外,在美國人口最多的200個城市中,東北部地區有78個。五大湖地區有44個。這也正是美國當時的國情,美國的心臟地區就是東北沿海地區,以及五大湖地區。
難題出來了,如果要摧毀美國,就得去摧毀美國東北部地區以及五大湖地區的城市。“鵬”式轟炸機的航程並不是大問題,在帶8噸炸彈的時候,可以從古巴起飛,沿直飛航線飛行,可以到達波士頓,或者是芝加哥的南部地區。如果只裝純炸彈。多帶5噸燃料的話,作戰半徑還可以延長大概800公里,雖然這會降低轟炸效率,損失更多地轟炸機,但是卻足以覆蓋整個美國的東北部與五大湖地區了。
真正的問題還是護航戰鬥機飛不了那麼遠。從大巴哈馬島上起飛的護航戰鬥機,最多就只能到費城,以及路易斯維爾堡。而在這個範圍之內,只有大概四成的重要目標,而派在前五位的城市中。只有費城勉強在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內,而且還得使用由哈飛改造的“遊隼”,而不是戰地改造的“遊隼”。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