ゴ鰲�1895年,參加甲午之戰,被日軍俘虜囚禁於大阪。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李鴻章去世,袁世凱出任北洋大臣,透過袁氏的保奏,因“甲午戰事”被革黜的海陸官員次第被恢復原職,絕大部分收歸袁世凱幕下,用來充任新軍(小站練兵)的骨幹。蔡廷幹經唐紹儀的推薦,為袁收入幕府,日見重用。蔡廷幹成為袁世凱的幕僚之後,以其嫻熟的英語詞令和豐富的國際知識漸為袁氏倚重。
●●●●●●●●●
南中國海的海面,和渤海、黃海比起來,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海水藍得如一張閃閃發亮的毯子,一層層的湧浪滾動,就象這層藍毯在緩緩起伏。陽光一照,滿眼都是光芒閃動。空氣中出來的是潮熱的空氣,極目向四下望去,彷彿視線可以窮盡到無限的遠處。
一處處小島點綴在鐵甲軍艦的航道上面,每座小島都是叢林蔥綠,沙灘潔白。生機彷彿都要從當中溢位來。偶爾有一條老式的帆船從航道邊經過,那船帆就如滿蓬的白雲。站在艦橋上面,一整天看著這樣的南海景色,似乎都不覺得厭倦。
船隊每到一處,便在當地的華商會館裡召開演講會,演講人當然還是那位“鐵嘴”蔡廷幹,演講的題目是,“朝廷厲行新政之面面觀”
捫心自問,蔡廷幹講得還是不錯。他首先講述了庚子變故後太后如何痛下決心汲取以往教訓厲行新政的決心,指出當前朝廷所施新政的內容其實就是當年康、梁變法提出的主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推行的力度和引進西方先進治國理念的程度之深都為歷史之最。其次就介紹了新政的內容。他列舉了“廢科舉”、“設學校”、“改革教育”、“改革吏治”、“制定選舉法”、“懲治貪汙腐敗”、“廣開言路放開言論尺度”、“開放報禁”、“定礦律、路律、商律、交涉律、刑律”等等,小至准許滿、漢人通婚,大至“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說出國內一片大好形勢。
徐天寶也在旁邊聽著,他心裡也承認,這幾年來滿清朝廷的變革圖強的速度的確很快,所謂“鹹與維新”就是指的這種國民的普遍心態。演說的最後蔡廷幹開始重點介紹清廷決心徹底變革滿清政治制度開展“立憲”工作的情況。這一部分也是海外華人所特別關心的,因此蔡廷幹講得也特別仔細。
他首先說明,太后已於前年釋出準備立憲之詔,由於“國人民智未開”,不能“擅開民選之門”,必須花十年時間循序演進,再花十年的時間付諸實施。作為推進這項工作的過渡,先在中央設立“資政院”,在地方設立“諮議局”,議員由地方民間選舉產生,以處理各地應興應革之事,這等於是把權力下放到了民間。等“立憲”完成後,天子只是國家之精神象徵,真正做到了“還政於民”。
說完了這一切之後,蔡廷幹話鋒一轉,問道,“今之國家社稷,尤沉舟側畔之病樹,需萬眾齊心呵護之,剔除害蟲,培植良土,以待老樹煥發青春。然海內外尚有居心叵測之亂黨,時時興風作浪,竄連勾結,以圖推翻朝廷,斷絕朝綱,掘我老樹之根,此等非國賊之所為乎?”蔡廷乾的話也引得聽眾中一些人點頭稱是。
這時,與會中有一位聽眾站起打斷了他的話,說,“蔡遊擊之言,使我等頓開茅塞,然仍有一點不清,先生提到‘依法治國’,然我天朝自來以天子為尊,天子即法,不知立法後是天子為大,還是法為大?”
蔡廷幹答道,“此不足多慮,既立法,天子當依法行事,概言之,法大於君,法重君輕。”
那人又問道,“先生所說之新政,已推行多年,我等亦離故土多年,未知有無具體事例可示之於眾,以顯新政之功績?”
蔡廷幹便笑起來說,“要說新政之功績,眼前就有一個例子,這位就是‘海琛’號巡洋艦的副艦長,請起立給眾人一見。”
說著便讓讓人把九鬼龍一等一干海盜押了出來,他又接著說,“我朝軍隊,現今已依新法訓練,是謂新軍。列位已見過在港口停泊的‘海圻’、‘海琛’號之威武身姿,再看水兵之服裝配帶、軍容風貌,請問與西方海軍何異?海軍之建設,與國體之革新,實為一體之兩端。國體建,則軍力強;反觀之,今我大清軍艦馳騁萬里海疆如履平地,所到之處,我大清子民無不歡欣雀躍,友邦無不佇足稱頌,搶佔七洲洋島嶼之日商無不逐島退出,海匪、倭寇無不望風而喪膽,此猶不足彰顯朝廷革新除舊之功績乎?”蔡廷乾的話又一次博得了聽眾的喝彩。
一旁靜靜聽講的徐天寶聽了也不由得心頭一動,他不得不承認蔡廷幹在當朝文官當中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