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纖維條施行假捻時,纖維條上一些頭端自由纖維包纏在纖維條外圍紡紗。有單噴嘴和雙噴嘴式兩種,後者紡紗質量好且穩定。纖維條被牽伸裝置拉細;從前羅拉輸出,經第一噴嘴、第二噴嘴、導紗鉤、引紗羅拉;由槽筒卷繞成筒子。兩噴嘴的渦流旋轉方向相反;且第二噴嘴的旋渦強度大於第一噴嘴;使兩個噴嘴間紗條上的捻回能克服第一噴嘴對紗條所加的扭矩和阻力;傳向前羅拉鉗口處。纖維條外圍被加捻的纖維自由頭端受第一噴嘴的影響;以相反的方向包纏到纖維條上。受捻的紗芯部分纖維經過噴嘴後退拈;而包纏纖維則在反向退拈過程中愈包愈緊。提供成紗強力及抱合力。”

雖然展覽會還沒正式開始,但是陳列區的幾臺龐然大物已經吸引了許多參觀者,而振華機器公司的夏明順則充當起講解員,為參觀者講解這臺新式機器的操作原理。

正在聽講解的是一位廣東客商,他操著一口帶有濃重廣東口音的官話問道:“後生仔,你說滴太難懂啦,能不能簡單直接一點?”

夏明順聽著他的廣東腔也覺得吃力,想了想之後,說道:“這麼說吧,咱們的機器比洋人的機器價錢便宜五成,投入使用之後,用料少三成,出紗多三成,工時縮短三成。”

“真個乜?你有冇江(講)大話啊!”廣東客商有些不相信地搖了搖頭,“我地家裡也是開機器廠的。”

“哦?”夏明順問道:“敢問貴寶號?”

廣東客商笑道:“陳聯泰!”

“哦,久仰久仰~!”作為同吃機器飯的夏明順自然是知道這家廣州老字號的。

陳聯泰號,創始人陳澹浦,他是南海丹灶鎮良登村村尾坊人,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他到廣州十三行豆欄上街開辦“聯泰號”機器作坊,後來他收徒弟幫手,作坊擴大成了小工廠。1872年,越南華僑富商陳啟沅回國考察後,自己設計繅絲機的圖紙,特地到廣州請“聯泰號”承擔製作安裝業務。陳澹浦與第二子陳濂川、第六子陳桃川對著圖紙研究了3天,決定承做。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改進,中國近代第一批機器繅絲機終於面世。

1876年,“聯泰號”擴大規模,把工廠遷至十八甫桂塘新街,改名“陳聯泰”機器廠1884年,第一艘由國內民營工廠生產的蒸汽機拖輪“江波號”下水航行。由於該輪船適宜在內河航行,租金又比外國拖輪便宜,故航運業商人樂意租用。“陳聯泰”乘機擴充套件業務,連續造出江漢、江明、江永、江電、江飛、江蘇、江利、江天等8艘拖輪,租給航運公司使用。此期間,陳桃川於1886年(光緒十二年)在十三行晉源街創辦“均和安”機器廠,主要業務是修理蒸汽機等機械。

1886年粵督張之洞委託“陳聯泰”承造天字碼頭段堤岸馬路,質量甚佳。1903年岑春煊督粵後,又委託他們承造天字碼頭段至西濠口的堤岸。因工程太大等原因遲遲未能完工,這也為後來陳聯泰被查封埋下了禍根。

97演示機器

夏明順向廣東客行禮,問道:“失敬,不知道是陳聯泰的哪位大師傅?”

廣東客笑答:“我叫陳濂川。”

陳濂川是陳澹浦的第二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哥哥名叫陳桃川,早年從師於廣東機器局總辦溫子紹,學習輪機制造技術,是溫氏得意的“首徒”,深受器重。光緒十二年,他與其兄陳濂川分家,並從溫子紹處借得一筆資金在十三行附近創辦均和安機器廠,以生產繅絲機、修理蒸汽機為業。光緒十四年在河南洲頭咀建廠,有廠房、泥塢,增添部分裝置,工人學徒百餘人。

“後生仔~”陳濂川笑問,“我聽廣東那邊辦紗廠的人說,洋人的紡紗機只能紡印度棉,咱們大清國的土棉紡不了,系不繫真滴啊?”

夏明順還沒回答,這時,邊上有一個人插話道:“當然是真的,比如英國的紡紗機只能紡印度長絨棉,中國的土棉纖維太短,用不了。”這人又繼續說道:“要說亞洲最好的機器都產自日本國,比如村田公司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在最近幾年開發出專門使用亞洲棉的16支紗的日式細紗機,就是專門針對東亞短絨棉的。貴公司這種仿自歐洲的紡紗機根本華而不實~~”

陳濂川扭頭望著那人,對方身高一米六左右,西式打扮,頭髮上油光可鑑,嘴唇上留著一片人丹鬍子,只見他一縮脖子,向陳濂川鞠躬道:“冒昧介紹,鄙人二階堂一夫,三井物產天津分社社長。請多多關照~”說罷他雙手遞上一張名片,“如果需要村田公司的紡紗機,可以隨時和我聯絡。”

陳濂川淡然地接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