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評70回本水滸傳 第二十三回(8)
① 身邊人——身份介於丫頭和小妾之間,相當於“通房大丫頭”。文中雖然寫的是“討了”,實際上大都是買來的女子,一般要等有了孩子以後,才正式納為小妾。
看看天色黑了,王婆剛點上燈,正要關門,只見西門慶又踅了進來,還去簾子底下那座頭上坐了,朝著武大門前只顧望。王婆說:“大官人,吃個‘和合湯’好嗎?”西門慶說:“最好,乾孃,放甜些。”
王婆點了一盞和合湯,遞給西門慶吃。坐了一會兒,起身說:“乾孃記了賬目,明天一總還錢。”王婆說:“不妨。請安置,明天早些請過來。”西門慶又笑著走了。〖西門慶一連踅回來好幾次,就是什麼也不說,王婆心裡也應該明白了。〗
第二天清早,王婆剛開門,看一眼門外,見這西門慶又在武大郎門前兩頭來回踅。王婆見了,心說:“這個刷子①踅得緊!看我拿些甜糖抹在這廝鼻子上,叫他惦著舔不著。那廝慣會討縣裡人便宜,〖曲筆:從王婆嘴裡說出西門慶平日的為人。〗也讓他來老孃手裡納些敗缺②!”王婆開了門,正在茶局子裡生炭火,整理茶鍋。西門慶就奔進茶房裡,在水簾子底下坐了,望著武大門前的簾子裡看。〖寫西門慶的色迷迷固然形象,但是也顯得這個在當地名聲顯赫的高階混混兒沒有多少尋花問柳的本事;何況潘金蓮只是一個普通大戶人家的丫頭,也不可能是一個十分出色的美人。不然,張大戶第一會千方百計弄到手,第二,弄不到手,還可以高價轉賣,也不會把她送給武大郎就完事兒。〗王婆只做不看見,只顧在茶局裡搧風爐子,也不出來問茶。西門慶只好叫一聲:“乾孃,點兩盞茶來。”
①刷子——方言或市井俚語,義近“傻子”或“冤大頭”。一說是“屌子”之誤。
② 敗缺——賭博中輸掉的押注。
王婆笑著說:“大官人,來了?連日少見。快請坐。”就濃濃地點兩盞薑茶,〖剛開春,天氣還涼,又是早上,這一回不喝“酸梅湯”了,喝薑糖茶。但是為什麼端來“兩盞”?在茶館裡喝茶,有一個人上兩碗茶的規矩麼?〗端來放在桌上。西門慶說:“乾孃,相陪我吃個茶?”〖正因為端來兩盞,所以有此一問。〗王婆哈哈笑起來說:“我又不是‘影射’③的!”西門慶也笑了,問:“乾孃,隔壁賣什麼?”王婆說:“他家賣拖蒸河漏子④、熱燙溫和大辣酥。”西門慶笑著說:“你看!這婆子只是瘋!”王婆笑著說:“我不瘋,她家自有親老公!”西門慶說:“乾孃,和你說正經話:聽說他家做得好炊餅,我要問他定做三五十個,不知他出去了還是在家?”王婆說:“你要買炊餅,一會兒等他街上回來了買,何必上門上戶?”西門慶說:“乾孃說的是。”吃了茶,又坐了一會兒,起身說:“乾孃,記了賬目。”王婆說:“不妨事。老孃牢牢寫在賬上。”西門慶笑著去了。〖細寫西門慶的心猿意馬,卻又無計可施。看起來,西門慶其實沒有多少尋花問柳的本事和經驗;西門慶的大名鼎鼎,完全是被《金瓶梅》給宣傳擴大了的。〗
③ 影射——這個方言詞或當時的市井俚語,歷代的注家大都說不清楚來源。一般認為是陪客人喝茶聊天兒的姑娘。
④ 河漏子——即“餄餎(hé…le和了)”,是用蕎麵、豆麵等雜糧做的麵條。不是用手工擀後切成,而是用水把面和成塊,放在一個“壓餄餎”的模子裡壓出來。
王婆在茶局裡往外張,冷眼睃見西門慶又在武大郎門前,踅過東去看一看,走過西來又睃一睃,走了七八遍,最後還是踅入茶房裡來。王婆故意打趣,挖苦他說:“大官人稀行!好久不見面了!”西門慶笑了起來,從身邊摸出一兩來銀子遞給王婆,說:“乾孃,你先收了,做茶錢。”婆子笑著說:“哪用得了這許多?”西門慶說:“只顧放著。”婆子暗暗高興,心說:“來了!這刷子當敗!”〖結果是這個“刷子”果然“敗”了,王婆自己也沒落好下場!〗把銀兩藏了,說:“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個‘寬煎葉兒茶’,怎麼樣?”西門慶說:“乾孃怎麼就猜得著?”婆子說:“有什麼難猜。古話說:‘進門莫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老身異樣蹺蹊作怪的事兒都猜得著。”西門慶說:“我有一件心上的事兒,乾孃要是猜得著,給你五兩銀子。”王婆笑著說:“老孃也不用三猜五猜,只一猜就猜個十分。大官人,你把耳朵貼過來。……這兩天你腳步緊,走得頻,一定是記掛著隔壁那個人。——我猜得怎麼樣?”西門慶笑起來說:“乾孃,你的確智賽諸葛,機勝張良!不瞞乾孃說:我不